信阳消息(记者 吴 楠)自家厨房当“据点”,微信当“门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微信里“私家订制”餐饮逐渐火热起来。然而,火爆的背后,却存在着无证经营、食品安全难监管等一系列隐患。

网友:“私家”美食成时尚

饼干、蛋糕、饮料、卤菜……几张诱人的美食图片,几句简单的介绍,再加上朋友们的点“赞”,各式各样的家庭自制美食受到不少网友的追捧。

“朋友说是自己做的,还附有制作流程的图片,我觉得信得过。”市民王女士说,她经常买朋友在微信上推销的饼干,“虽然价钱比市场卖的饼干贵一半,但据说所用的材料都是进口的。”

随后,记者在微信圈里添加了一家卖麻辣小龙虾的微信店铺,当记者询问其有没有经营资质和是否办理卫生许可证时,店主表示,都是自己家制作的食品,平时除了自己吃,也送朋友,朋友们都觉得好吃所以才开始卖的。当记者提出想去看看生产场地时,对方表示“不方便”。

食药部门:订购美食别跟风

那么微信上销售自制食品是否合法呢?记者也就此采访了我市的食药部门,他们表示,这种行为属于无证经营,另外,针对这一领域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消费者吃出问题很难维权。为此,食药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微信上订购美食时不要盲目跟风,保留与卖家的聊天记录、银行汇款等凭证。此外,如果发现有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消费者可以向软件服务商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