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准备送“哑巴”(中)去医院检查身体。

信阳消息(记者 张 勇)“‘哑巴’被民政局的人送去看病了,他再也不会受罪了。”5月20日下午,东关菜市场的商贩们看着“哑巴”被送上车,无不扼腕叹息:“他太可怜了!”

十三年前,“哑巴”流落信阳街头

20日下午,市区东关菜市场商户打电话向记者反映,他们菜市场卖菜的“哑巴”双腿患病,民政部门的人员要送他去医院看病。

“哑巴”40岁左右,不会说话,衣着破旧,下肢红肿厉害,右手大拇指残疾。菜场内,社区门诊的医生说他患有严重的静脉炎。

“2002年的一天,一个男子骑着三轮车来到菜市场东边的河道旁,开始在那里露宿。当时,他三轮车上还有两床被子。晴天,他就在车上睡觉,下雨天就挪到房檐下。我们问他姓啥叫啥,谁想他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这13年来,菜市场的人都叫他‘哑巴’,也不知道他从哪儿来。”商贩周先生向记者介绍。

自谋生路,“哑巴”摆摊卖菜

周先生说,没多久,“哑巴”的三轮车被人偷跑了,他只好睡在地上。菜市场的居民看他怪可怜的,纷纷送来饭菜和衣物。

后来,“哑巴”就跟菜贩们搭伙去批发一些蔬菜,在他露宿的河道边摆摊卖菜。“虽然‘哑巴’是个流浪汉,但他从不外出流浪,也不乞讨。”卖猪肉的商贩老魏说。

卖菜不挣钱,为帮助“哑巴”,老魏买来磨刀石,让“哑巴”给大家磨刀,磨一把刀三四元钱。逢年过节居委会也会给他送去一些生活物资。

生活有了着落,商户们开始为“哑巴”寻找新住处,菜市场2号楼露天楼梯拐角处便成了“哑巴”的新“家”。记者看到“哑巴”的家四面通风,一把破长椅当床;没有电灯,没有炊具,没有水管。

走访发现“哑巴”,边治病边寻亲

浉河区民政局救灾救济股股长梅启顺在浉河区开展的社区“大党工委”活动中负责联系东关菜市场的社会社区居委会。20日,他在走访过程中得知“哑巴”的情况后,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一起找到“哑巴”,联系医院给他看病。

“像他这种情况,不适合再卖菜了。我们打算先送他到医院看病,待他的病好了以后,再把他送到敬老院里生活。”梅启顺告诉记者,“在给‘哑巴’看病的同时,我们民政部门将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哑巴’寻找家人。并通过当地媒体刊登寻亲公告,帮‘哑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