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召开的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专家认为,这是对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以此为起点,各级政府有望实施更有含金量、更有力度、更具实效的简政放权新举措。

该放的权还没放尽,政府的手依然伸得比较长,改革举措难以完全落实到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先手棋”和“当头炮”。2013年以来,国务院取消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是,由于“最后一公里”尚存堵点,这项改革与群众期待和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进行了两年多的改革,一些地方仍然落实不到位,导致市场主体和公众不够解渴,原因何在?首先是部门利益作祟;其次是配套改革落后;再就是懒政怠政犹存。

从出台措施下猛药到督查评估抓成效,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到推行地方政府权力清单,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到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国务院一直全力促进简政放权落地生根。这次会议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强化机制,明确责任,大胆探索,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专家指出,抓落实要在此基础上向制度层面推进。“应当运用政策绩效评估手段,组织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行政相对人对政府执行政策进行评价,由社会进行监督,并和行政问责制结合起来,发挥制度性抓落实的机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说。

消除“痛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出国旅游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要求提供“需要无罪证明的证明”……这些让公众感到啼笑皆非的荒唐证明,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

在经济学家常修泽看来,随着简政放权步入“深水区”,“权力的任性”根子在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仍不明晰,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最终变成一个又一个难以医治的“痛点”。

专家认为,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化,要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清单一亮,百姓办什么事去找什么部门心里有了底,政府部门是否尽职、是否在时限内兑现承诺也会一目了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在依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问责机制,对执行中变形走样的做法和违纪违法的部门、人员进行严肃问责,才能让简政放权真正落到每个环节中去,落到市场和群众身上。

会议提出,要再砍掉“五个一批”,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制定完善“三个清单”,用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接受社会监督。竹立家说,会议释放了明确信号,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扎实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这一过程中,需要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既要由以往政府直接“端菜”变为群众“点菜”后政府能端出来,还要以群众满不满意检验权力运行过程中各项措施是否到位。

简政放权再推进释放三大信号

覆盖“盲点”:放、管、服“三管齐下”

深圳麦塔奇人体工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小微企业。公司研发的人体工学鼠标正准备在国内市场上市,但知识产权保护是公司最担心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否则一推向市场很可能会被更具资本实力和营销渠道的团队抄袭。”总经理邓建波说,“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最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

这种公平需要政府来创造。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这是会议为深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开出的新“药方”。

会议明确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向:要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在政策、融资、统一平台、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务,促进扩大就业。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补“短板”带动有效投资,通过政府购买、发展市场化中介等,让群众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务。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已连续举办6期创业圆桌座谈会,由政府工作人员与地方中小企业、创业大学生、海归创业者等座谈,了解创业者诉求,为企业、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搭建平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新红利、增添获得感,核心是加快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职能转变,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