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培满

近日,信阳师范学院三行情书在微信圈遭疯传,很多网友感叹于创作者的神来之笔。那么,这首诗出自何人之手?昨日,记者采访了这首诗的主创者——冯亚茹

信阳师范学院

名贵园转身

半亩塘相遇

一不小心爱上一整个青春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不管是繁华的都市

还是静谧的乡村

我都会保证你在的地方没有雾霾

化学化工学院

我是氨根离子

你是我的奈斯勒

一生一世里我只因你脸红

政法学院

以爱之名

判你无期徒刑

在我心里执行

主创者:爱诗之人,有感而发

短短几日,信阳师范学院三行情书在微信上收到了几千个点“赞”,近万个点击量,大家都在猜测到底是谁创作了这首诗?是一个人的创作,还是一个团队思维的积攒?

通过多方努力,记者在信阳师范学院校园里见到了这位“诗人”、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二女生——冯亚茹。

说起这首诗的由来,冯亚茹表示在创作之初,只是一个灵感后的突发奇想,之前对写诗并没有太多的创作经验,此次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也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年10月,师院将迎来40周年校庆,为了给母校一份特别的礼物,冯亚茹分别给师院19个院、整个大院和考研党各写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21首三行情书。

此诗一出,得到了该校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赏,一些同学开始唤她“才女诗人”,而另一些同学则好奇这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叫我诗人有点过了,这些诗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也就是一些打油诗罢了!”冯亚茹不好意思地说,“这些诗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只是其中关乎专业方面的请教了相关学院的同学,成诗后又得到老师的指正,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创作源:多年积累,精心雕琢

“这21首诗从突发灵感到成诗,也只用了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很快,但后来打磨用了较长的时间。”冯亚茹讲述写诗的经过,“写诗不难,难的是写出有格调的诗。如此,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当你的知识储备到了一定量时,诗歌就自然而然地从你的指尖流出。”

初中时,在一次诗歌朗诵课堂上,语文老师第一次读汪国真的诗,就深深地吸引了冯亚茹。之后,她就精读了汪国真的诗,并大量阅览现代诗歌,在灵感到来时,也就顺势创作一些习作,从中积累了一定的诗歌创作基础。

在这21首诗里,冯亚茹说她最喜欢的就是写给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那首。当初看了电视上关于雾霾的报道,深深地触动了她,并希望该院的师兄妹们在将来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驱除雾霾,找回蓝天白云。

“在写给化学化工学院的三行诗中,该院系同学拿来了氨根离子和奈斯勒,我不知为何物,随意混搭,于是呈现了‘一生一世里我只因你脸红’。”有了化学化工学院同学的专业指导,这首诗才呈现得更加出彩。

朱慧花:诗的清新,人的聪颖

作为冯亚茹同学的指导老师朱慧花,她给予这位门下弟子的评价则是:诗的清新,人的聪颖。

由朱老师引导的大学生记者团,有五六十人,每月每周都推出诸多文学作品和精品诗歌。从朱老师提供的信阳师院校报上可以看到,每期都有一个诗歌专栏,精品诗歌不胜枚举。

此次,冯亚茹的信阳师范学院三行情书传播甚广,并获得广泛赞誉,得益于大学生记者团下的新媒体运营团队。该团队不到20人,且都是兼职大学生,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传播新创意、新知识,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朱老师欣慰地说:“此前,该团队一名大学生通过微信搭建网上师院果蔬平台,给全校师生提供新鲜水果,还可送货上门,获得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后来,这名同学毕业了,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创意性思维让他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

“冯亚茹的三行诗创意新,角度独特,是我们这些置身校园多年的人难以感知的。第一次读到亚茹的诗就给人一种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她个人也非常聪慧。他们每一次创新都是一种成长的升华,培养创新思维是我们引导团队成长的核心内容。”朱老师对冯亚茹予以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