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平桥区郝堂村吸引众多游客。 |
编者按: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之后,我市又吹响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号角。文明创建是对一个地区城市发展、社会道德环境、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考量,不仅需要部门行动,更在于每个市民举手投足的切实践行。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系列报道,聚焦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餐桌“六文明”,以期让文明创建意识深入人心。
信阳消息(记者 马依钒)“这个‘五一’小长假,郝堂来了很多游客。我这里每天就要接待几百位客人就餐、住宿。”3日下午,记者在平桥区郝堂村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这个美丽的小乡村,说起这几天的收入情况,经营一家农家乐餐馆的袁德红、周晓梅夫妇喜笑颜开。
“五一”小长假期间,信阳受雨水“眷顾”,三天假期,两天有雨。即便如此,外地游客来信阳旅游的热情依旧不减。2日下午,记者在鸡公山景区内看到,不少外地游客身披雨衣,打着雨伞,雨中登山,赏信阳美景。记者了解到,当日,罗山县灵山风景区、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波尔登森林公园等景点也是游人众多。
我市红、绿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昨日上午,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95.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2%和14.9%。
我市旅游产业的“蒸蒸日上”不仅让城市发展受益,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市餐饮、住宿、农家乐、乡村客栈等势头红火,像袁德红一样,因旅游产业发展而得到实惠的信阳人不在少数。
“旅游资源是信阳的宝贝,发展好了,人人受益。咱们得珍惜、呵护,不能给这些宝贝抹黑。”记者在郝堂村采访时,一位信阳游客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