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山县产业集聚区,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走访几家企业,尽管听到的是南腔北调,但是让人感受到的却是同一种声音:“我们看中的是集聚区升腾的人气!我们对罗山的未来充满信心!”

抢抓机遇 高位平台优势凸显

罗山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占全市比重很小。然而,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交通、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罗山开始成为一片后发崛起的希望热土。

罗山南临武汉190公里,北距省会郑州300余公里,西靠信阳仅35公里,是信阳市的后花园,东距南京、上海仅半日之遥。公路方面,北有312国道与开武高等级公路在县城十字交会,南有京珠高速公路与信叶公路在灵山镇十字交会;沪陕高速公路从县城南侧穿过,并在罗山设有出入口。铁路方面,东距京九铁路5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42公里,中有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并在罗山建站。物流十分畅通,货物出口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信阳海关和武汉口岸比翼双飞,出口便利,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全县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罗山吸引客商的另一个亮丽品牌。罗山完全能够凭借优质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加快发展速度、赢得时间、后来居上。

项目拉动 集聚区实力迅速提升

项目是集聚区的灵魂,引资是集聚区的根本。只有把源源不断的项目、资金引进集聚区发展,集聚区才有生命力。“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能做大”是罗山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理念,也是集聚区强实力、添魅力的关键之举。

为促使落户项目尽快开工投产,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实行领导班子带班包项目责任制,建立了项目建设督促协调会、现场办公、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落地“一路绿灯”。截至2014年年底,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97亿元、利税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5亿元;从业人员2.1万人,新增5100人。到2020年,预计入驻企业130家以上,工业产值在2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5亿元左右,解决就业8万人。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集聚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把招商重点放在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上,以26套22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招商平台,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政策宽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积极主动对接知名品牌企业,力争在引进重大品牌领域实现新突破。大忠电子、同裕电子、鑫盛电子、金利源电子、益洋电子、天山集团、灵山茶叶等一批主导产业企业构筑了产业发展雏形。

同时,罗山县产业集聚区把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形象的有力抓手,按照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力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集聚区硬件环境,强力打造招商引资的沃土。近几年,采取经营城市和市场化运作手段,先后投资8亿多元,实现了供水、排水、排污、道路、供电、通信“六通”标准,承载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优化服务 打造创业温情港湾

罗山县委、县政府广泛宣传优化经济环境政策,开展了以“两转两提”为重点内容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活动,严格督察干部作风建设“五禁止”和优化经济环境“十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全力营造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努力实现以环境创造优势,以环境引进项目,以环境树立形象,以环境打造平台,以环境营造和谐,以环境促进发展。在项目引进上,按照《罗山县招商引资若干优惠办法》,客商享受最大限度的优惠待遇;在选址、办证、征地环节,在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周办结制,对需要上级办理的指派专人领办;在工程建设环节,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由一名领导联系、一套班子服务;竣工投产后,实行收费一费制、检查审批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重点企业交通运输“绿卡”通等,确保企业明明白白缴费、无障碍运营。

县优化办每季度认真组织开展职能部门服务产业集聚区重点股室评议活动,评议结果向公众公布,对排序在后三位的单位主职在电视上作表态发言,并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媒体宣传,党员、干部带头,典型引路,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代表罗山形象的观念深入人心。正是由于以上政策措施的保障,立德高电子投资近亿元的生产线,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投产,创造了罗山工业发展新速度。(丁贤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