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蕾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对于信阳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物品,午后端起一杯茶,坐在河边上看风景,是件惬意而又舒心的事情。山水相依,泉明林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让信阳成为了全国最大名优茶生产地之一,而肉质翠绿,汤色明亮,滋味甘甜,香气馥郁的特点,也让信阳毛尖走向了世界。

正是因为信阳毛尖优秀的品质,让信阳的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如今,全市茶园面积210多万亩,产值超过8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全市目前有茶叶集贸市场120多个,茶艺馆、茶楼28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860多家。茶产业已经成为了信阳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生态产业、富农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叶认知度和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开始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茶叶消费也在呈现刚性增长。为此,信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广泛论证、科学决策,作出了茶产业的规划部署,相继制订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和《信阳市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并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发展规划实施。

按照我市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种植基础、资源优势及茶产业现状,全市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两带两集两网一线”。

两带,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和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涉及全市八县两区及有关管理区开发区。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地处信阳南部大别山北麓,属我市传统茶叶生产优势区,是典型的高山、浅山丘陵生态茶区,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现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占全市的99%以上,主要涉及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及鸡公山和南湾管理区10个县区,力争到2020年,该区域茶园面积稳中有升;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地处信阳北部淮河流域沿线,属浅山丘陵、平原滩区,力争到2020年,该区域茶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两集,即茶产业集群、茶产业集聚区,涉及全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及羊山新区。茶产业集群主要以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浉河区省级茶产业集群为龙头,以若干茶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配套发展,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带动其他县区集群建设,推动我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产业集聚区主要依托信阳毛尖集团、文新茶叶公司、羚锐正山堂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吸引更多涉茶企业入驻,力争到2020年,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茶产业集聚区。

两网,即规划建设茶叶产地交易网络和茶叶销地交易网络,涉及全市八县两区及全省全国重点茶叶消费地区。茶叶产地交易网络则根据我市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和产量,在浉河区、光山县等茶叶主产县区各建设1个大型综合性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在其他有关县区建设一批专业性茶叶销售市场,重点产茶乡镇至少建设1个茶叶交易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茶叶产地交易网络;茶叶销地交易网络则依托郑州、武汉、北京等城市及信阳周边城市的交通、区位和市场优势,通过直销、代理、连锁、加盟等形式在全国茶叶主销区建设一批品牌形象店、展示展销店和批零专卖店,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茶叶销地交易网络。

一线,即规划建设一批茶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现有茶叶产区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一批具有信阳特色的茶史、茶文化资源,研究开发浉河区环南湾湖、浉河、鸡公山、羊山茶产业园、平桥震雷山、光山净居寺、罗山灵山寺、固始九华山、商城金刚台和新县香山湖、金兰山等地的茶文化,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茶经济发展,提高信阳茶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美,水甜,茶香,如虎添翼的信阳茶产业将会承载着信阳人民的希冀和期盼,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编后:

至本期,本报为迎接“信阳第 23 届国际茶文化节暨 2015 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而推出的“写在信阳第23届国际茶文化节开幕之前”专题报道暂告一段落。

在此专题报道中,从第一篇的《茶香一缕醉千年》到本期的《喜看明天更美好》6篇文章里,我们追溯了信阳毛尖的前世今生,盘点了茶文化节为信阳带来的经济效益,展示了信阳茶企、茶人们的成长历程,并畅想了信阳茶产业的未来。文章中,我们沉浸于信阳毛尖的辉煌历史,欣喜于因茶致富的农民,感动于茶人们做茶精益求精的坚持和坚韧,鼓舞于信阳茶产业取得的成就,骄傲于信阳毛尖之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回顾以往的22届茶文化节,我们成绩显著,收获满满。展望信阳茶产业前景,我们信心十足,前途光明。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信阳茶产业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