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风光无限好,山间茶工采茶忙 |
见习记者 李亚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茶乡披绿茗香远。
谷雨时节,远眺茶乡,绿色在眼前满溢,铺展,绵延不绝。钟灵毓秀的茶山换上了翠嫩欲滴的春装,这些绿色的精灵一个比一个灵动、娇美,让人不禁神往。
抵制不住这绿的诱惑,走上蜿蜒的山路,感受着溪绕鸟鸣,去寻找那一叶嫩芽的感动。
一颗颗茶树列队整齐,苍翠之上披着鲜绿,不停地吞吐着清新的空气。置身这茶的海洋,深呼吸,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沁人心脾;闭上眼,似乎能闻到春茶的清香;凝神看,眼前的一叶叶嫩芽仿佛在舒展,在欢笑。
“茶山的歌挤破喉,茶叶满篓歌满篓……”一阵欢歌笑语打破眼前的静谧,散落在茶山间的采茶工们上场了。春茶开采,整个茶山一派繁忙而欢快的景象。伴着欢声笑语,采茶工们双手在茶树间上下穿梭,熟练地摘下一片片鲜嫩的芽叶。不知不觉间,她们腰间的竹篓里已然满是嫩绿,散发出阵阵清香。
好一派绿色的海洋,好一幅收获的景象。看着一筐筐鲜嫩的青叶从自家山上的茶园运送回来,浉河港乡南湖春茶叶加工厂的厂长李建平满心欢喜。
加工厂内,李建平和工人们正忙碌得热火朝天。杀青,筛选分级,揉捻,搓条,烘干提香,精挑细选分装……经过十余道工序,鲜嫩的绿叶涅槃重生,飘香的春茶带着温度新鲜出炉了。
携着淡淡的清香、浓浓的信阳味道,毛尖春茶走向全国各地。“咱们的茶叶品质好,品牌好,我们不愁没有销路。”新茶刚刚采摘,李建平的老客户们就纷纷打来电话预订茶叶。通过快递,李建平不出家门就将自己的茶叶销往武汉、洛阳、北京、天津、鄂尔多斯等地。
茶叶的远程旅行为李建平带来了一笔笔可观的收益。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成就了李建平致富的梦想。1992年以来,李建平看好了信阳毛尖的发展优势,决定回乡经营茶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李建平与人合作成立了合作社。原本只有自家20亩的茶园而今已扩展至300余亩。茶园规模越来越大,茶叶产值越来越高,李建平的致富路也走得越来越顺畅。盖起洋房,买上私家车,奔走于茶园与市区之间的李建平做起了茶叶生意。
李建平只是信阳万千茶农中的普通一员,他经营的茶叶生意也是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茶产业已成为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我市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茶园面积210多万亩,茶叶年总产量达5.7万吨,总产值超过85亿元。毋庸置疑,茶产业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茶叶,已成为我市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是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大特色亮点。
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成绩喜人,这一切,离不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广泛论证、科学决策,作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规划部署,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和《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发展规划实施。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和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狠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开发和加工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茶叶品牌的建设与保护,市场的开拓和宣传营销推介,以及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我市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茶文化建设、茶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宣传推介促销效果明显,信阳毛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中国茶都—信阳的城市品牌内涵日益丰富,茶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市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不仅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弘扬了茶文化,带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来佳茗似佳人”,又是一年春来到,放眼绵延茶山,借助政府扶持、品牌推广等东风,信阳毛尖正款款而行,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进。
(下篇请看《芳茗已露尖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