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锐 周涛

近年来,受价格调节基金政策的滋润,不少创业者将发展眼光聚焦到了田园,平桥区繁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凡高就是其中一个。4月10日下午,记者在浉河区甘岸办事处二郎蔬菜基地见到这位杰出的农民企业家。

曾凡高今年39岁,当过医生,开过超市,还曾购置收割机跨区域作业。2011年,曾凡高想自己创业,于是前期自筹资金75万建设钢架蔬菜大棚,随后申请的市价格调节基金补助也很快到账,125万的项目总投资让曾凡高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不到4年,曾凡高的基地已初具规模,如今两个基地,一个100余亩,另一个400余亩,总投资已有300万元,生产的蔬菜对接府都花园、红军广场等市区5家直销平价超市。

刚进基地,两座大棚之间的钢架仪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有个类似太阳能面板的东西。曾凡高向记者介绍道:“可别小看我这基地,可全是高科技。这个是自动雨量站,值好几万元,可以测量和记录雨量信息。测量精确度高,存储容量大,方便组网,全自动无人值守。有了它,我们就能根据天气随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除了随时监测雨量,杀灭害虫用的也全是高科技“利器”。曾凡高介绍说,蔬菜基地的农用灭蚊灯采用紫外光诱灭虫灯管作光源,在夜晚将害虫吸引过来,利用高压电网输出电压3500V,能将碰网的蚊虫一次性击毙、杜绝繁殖,而且直接跌落收集袋中不会粘在电网上,是一种高科技环保灭虫产品。

穿梭于各大棚间,记者发现几位年轻人不时聚在一起,似乎在研究蔬菜长势。曾凡高笑着对记者说:“别看我初中毕业,可我每天都和高材生打交道。这是我从高级院校请来的几位科技指导员,三名硕士一名博士。”

据介绍,这四位大学生都是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在市内以及光山、商城县城有三个试验点,由于繁高基地规模比较大,便选在这里进行“袁隆平超级稻”的手插秧培育及肥料实验。“曾哥人实在,基地设备也先进,我们合作起来很愉快,有这样好的基地给我们提供方便,我们会努力做好支撑。”留美归来的博士生一边忙着插秧,一边自信满满地说道。

曾凡高告诉记者, 他准备再引进可温控光控的连体棚,“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我们的菜品供应就更及时了,价格调节基金也会更侧重我这基地了,以后再扩大规模,还会有更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