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生于耕读世家

今年89岁的姜华屏出生于溧阳市南渡镇石街村耕读世家。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兴起了盛世修志、修谱的热潮,1999年清明节,姜华屏和兄弟们带领晚辈到天目湖湖畔的九龙山扫墓,问到祖先的情况,晚辈们全无知晓。这时姜老对兄弟们说:“我们家近百年来的兴衰历史和家庭主要成员的成长过程、工作业绩,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反映了我们家的家庭成员世世代代继承了前辈的家训和好家风。我建议应该趁我们健在之际,抢写出从曾祖父到曾孙的七代家史,这对后代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也是一项很有历史价值的工作。”兄弟们听了一致赞同,并认为姜华屏有搞地方志的工作经验,决定由他负责编写。

家谱涉及140多个家庭

由于文革期间,村山的姜氏族谱已被烧毁,关于姜氏的史料几乎一无所有,因此,姜华屏只得到家乡老人那里一一走访,寻根问祖。他由于住在城里,加上年高体弱,行走不便,但是他克服重重困难,走访了村上100多位老人,记载了密密的30多本谈话记录,前后又与远在天南地北及海外工作的兄弟姐妹们及他们的晚辈逐个联系,记录了他们的谈话资料,经过12年的仔细调查,对涉及的140多个家庭,400多名主要人员的情况基本摸清后,又通过反复核对资料,开始动笔写稿,至2014年春节写好了初稿,在春节期间又与各家主要人员进行了最后的核对,在今年春节正式付印出版,赠送亲友。

家训和家风极其朴实

在资料中看到姜老对其家训和家风(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爱家爱国、睦邻友好、宽容仁和)的叙述并不是空泛而谈,而是写得极为生动,记者在这里也摘录几段加以说明:“伯父万金未上过学,他自幼务农,是种田能手,被乡亲誉为‘种田状元’。伯父又是植桑养蚕能手,每年主要养一季春蚕,蚕茧年产量一般在300斤以上,对一家普通农户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伯父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他20多岁时第一次建新瓦房,屋架已立好,邻居有意见,说新屋正对他家后门,影响他家‘风水’,伯父毅然决定将已竖立起的屋架拆下,移至另一空地建成新房。”

“父亲从南京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终身从教。他工作认真,敬业爱生,深受各方欢迎。他性格内向、温和,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以诚待人。”“母亲张秀华,她未上过学,但精明能干,治家有方。父亲在外地教书,她在家操持家务,桑田耕织,安排得井井有条。”

亲友们读了这本家史资料以后,都感慨万千。在溧阳市溧城镇嘉丰社区工作的曾外甥女周瑛告诉记者:“我看了这本家史资料,学到了姜氏世代相传的好家风、好家训,发誓要以先辈为榜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社区工作者。这本资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使我们前辈家破人亡的滔天罪行,歌颂了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解放、走向光明幸福之路的大恩大德。日寇的罪行,党的恩情,我要应世不忘。”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