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听舒志云老人讲烈士的故事。郝光 摄

原标题:翻山越岭只为找到你

本报记者 时秀敏 郝光 吴楠 见习记者 黄宁

从浉河区东双河镇响山村到东双河镇中学,再到东双河镇付河村,寻找肖国付烈士的亲人可谓是一波三折。整整一天,我们采访团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找到了肖国付多位亲人,并见到了与他一起生活过的二嫂舒志云。

“肖国付是我三弟!”3月22日下午,在付河村,82岁的舒志云老人因采访团的到来,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盼了那么多年,总算又有小黑(肖国付小名儿)的消息了!”

烈士资料:肖国付,男,1933年3月生,河南省信阳县东双河公社响山大队肖家湾(今浉河区东双河镇响山村),1951年12月参加革命,1953年12月牺牲于朝鲜,志愿军副连长(资料来源于河南省英烈网)。现安葬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双山子镇抗联革命烈士陵园。

祭拜烈士是三代人的心愿

肖家人知道肖国付牺牲的消息如同我们寻找他的家人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

1953年12月,肖国付牺牲在朝鲜,部队将他的遗物寄回家乡。由于包裹上名字有误,导致包裹先后寄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西山河村、信阳市柳林乡等地。许久不曾得到弟弟消息的肖国洲心中不安,不断地往邮局跑,查看是否有弟弟的信件。

最终,这个写错名字的包裹被寄回东双河镇。打开后,包裹内的阵亡通知书深深刺痛了肖国洲的眼,他的眼泪瞬间哗哗地往下流。

“大家要学习肖国付的英雄排,肖国付是扛着炸药包英勇就义的!”多年后,舒志云的女儿肖永芬参加青年民兵训练,县里的武装部仍号召大家向肖国付英雄学习。在肖家人心里,这无比荣耀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伤痛。

由于阵亡通知书上说肖国付牺牲在朝鲜,家人一直以为他安葬在朝鲜。多年来,祭拜肖国付成为压在一家三代人心中的一块石头。

2000年,肖国洲带着几个儿子在老母亲的坟旁给肖国付立碑修坟。每年清明节,肖家人总会去扫墓祭奠。尽管老爷爷留下了“人老三代不当兵”的遗言,2004年,肖永春(肖国洲的二儿子)还是将儿子肖世昌送到了部队。同是军人,肖世昌似乎理解了三爷的选择,对三爷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他一直试图打听关于三爷安葬地的消息,结果却一无所获。

当采访团将肖国付的安葬地告诉肖家人时,他们赶紧用纸笔认真记下。“父亲的遗愿完成了,压在我们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肖永春说。

“我们一定要到丹东看看三爹,他一个人在那儿躺了这么多年,太寂寞了,我们得去陪陪他!”这是肖永春的愿望,更是肖家所有人的愿望。

告别肖家人已是傍晚。舒志云和儿孙们站在屋后,与我们挥手作别……

一波三折的寻亲路

3月22日上午,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肖国付烈士的故乡——东双河镇响山村,在浉河区委宣传部和东双河镇文化站的帮助下,开始了实地寻找烈士亲人的行动。

从东双河镇政府出发,经过一段狭长的乡间小路,穿过铁路涵洞,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绿树红花倒映其间,当地人称它为响山河。跨过响山河面上的小桥,顺着路人指引的方向,我们离响山村越来越近了。

“老乡,你们知道肖国付吗?”一进村口,采访团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肖国付?从小就听父母讲过他的故事。”“他父亲和五弟原来就在我们弯住!”热心的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

村民朱忠贵自告奋勇要带我们去烈士老屋。肖国付老屋在一处山坳里,距离村口较远,需穿过一片空旷的稻田,再沿着山路绕几个弯才能到。

徒步行走约十五分钟,在山坳间一方池塘后,我们见到了烈士老屋,四间白墙红砖的平房,因久无人居住,门前杂草丛生。侧屋的土坯房,则是一片断壁残垣。

“我老爹肖文田(肖国付之父)以前在这儿住。”73岁的肖国前是肖国付本家兄弟,小时候在肖文田家里看过肖国付穿军装、拿盒子枪的英武照片。

“也没听老爹说过太多三哥的事,后来他们又搬家,我们联系就少了。”肖国前的一番话让我们的寻找再次回到原点,不过他很快又给了我们希望,“我五哥的儿子肖来喜在东双河镇上住,你们可以去看看。”

未作停留,采访团立即返回镇上。

采访札记

抵达心灵深处的寻亲之旅

黄 宁

这是一次跋山涉水的寻亲之旅。山重水复、辗转数地,采访团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的执着信念,使此次寻亲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落英缤纷的宁静山坳,鸡犬相闻的桃源意境。当舒志云老人打开尘封了半个世纪的记忆时,天人永隔的深切思念,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让老人老泪纵横,也让我们如此欣慰:能了却老人有生之年的一桩心愿,即便山高路远,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离别时,满载而归的采访团成员异常欣喜。于烈士亲人来说,我们给他们带去的是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缅怀;于我们来说,这场抵达心灵深处的寻亲之旅无疑是对“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最好诠释。付出艰辛只为收获更多的感动,接下来,我们的脚步会更加坚定!

柳暗花明找到烈士亲人

在东双河镇茶叶市场,我们辗转找到了肖来喜家。烈士亲人找到了,这让采访团喜出望外。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们讲三爹的故事,三爹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对三爹,肖来喜心存浓浓的钦佩之情。

肖来喜的母亲曹秀英,今年83岁。一场大病,让老人吐词含糊。加上得知三哥肖国付的消息,老人十分激动。我们只能在老人女儿的帮助下,明白了老人老泪纵横的讲述。据她回忆,她嫁过来时,三哥已经牺牲,当时家里保存了三哥的照片、军功章、军属牌等物品,但都遗失在5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和三番五次的搬家途中。

“你们去问我二嫂,他们一起生活过。”未与肖国付谋面的曹秀英建议采访团再找找二嫂舒志云,或许她能更清楚地向我们追忆起烈士生前身后事。

舒志云现住在东双河镇付河村,那里也是肖国付出生长大的地方。采访团再次踏上寻亲路。

穿过山间美丽的樱桃沟,翻过新芽吐翠的茶山,一方池塘映入眼帘。池塘四周,桃树、杏树、木瓜、枫杨比邻而居,塘中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池塘边,三间老式土坯房默然矗立,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带着小孙子玩耍,好不自在。

老人就是舒志云,64年前,肖国付就是从这三间土坯房的原址,戴着大红花光荣参军的。

舒志云比肖国付小一岁,虽是嫂嫂,但年龄相仿,两人相处很融洽。“1951年,三弟说想参加志愿军,他把这事儿只告诉了我。”舒志云回忆道,三弟块儿大、个儿高、圆脸,非常敦厚老实,训练也很刻苦,扔手榴弹比赛,他每次都是第一名。

当年,部队出发前,二哥肖国洲曾去探望三弟,三弟抱着战死的决心,希望二哥将来能过继一个孩子给他,但二哥没答应,“让他心里有个牵绊,记得早日回家。”

“谁知道,三弟这一去就再没回来!他牺牲时只有20岁!”舒志云哽咽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