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到市内一家大型超市买年货。我用商场提供的手推车把一车年货推到收银处,把货物从推车里拿到收银台,然后将推车推到收银出口处放着。付款后正要把年货提进推车时,有个女子却把我的推车拉走,我立即本能地大声吼叫起来:喂,我还要用的!

拉走推车的女子听到我的吼声,吃惊地抬头望向我……

我一看:天哪,竟然是原来的同事(后来还是我的顶头上司)!

双方都面露尴尬,然后笑笑,谦让一番后道别。

不是王婆卖瓜,认识我的人,可能大多都会觉得我文质彬彬,并不是那种动辄就对人大声吼叫的人。为什么偏偏在这个场合就“判若两人”呢?

我自省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熟人面前,我们都会有意识地约束好自己。因为相识,要顾及情面,不愿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没教养的粗人。但在大家都互不认识的场合,顾虑少了,自律弱了,任性的本能就会暴露无遗。如果在没有人的场合,更有可能随心所欲,甚至胡来。二是在平时从从容容的时候,一个人的教养会体现得比较好,一旦面临突发的得失时刻,就很容易检验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如果仅仅是表现在熟人面前,就不是真正的有教养。如果你无论是在熟悉的人面前还是在陌生的人面前,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临急之时,都能自然而然地体现你优雅、宽容的文明素养,那你就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少点戾气,避免冷漠,不要冷血,多点温情,多点礼让,多点体谅,才是真正的文明之道。(黄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