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学术腐败与生活潜规则,“写了内幕却并非揭黑幕”。著名作家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因成为首届路遥文学奖唯一获奖作品备受关注。

阎真《活着之上》一面世,就被认为比15年前的《沧浪之水》更为震撼。“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小说深刻描述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的困境。

《活着之上》塑造了以“我”(聂致远)为代表的追求真理、不为世俗绑架、努力超越平庸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有着独立人格,立志以曹雪芹、王阳明等伟大灵魂为楷模,开拓学术领域,在历史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建树。“我”事事较真,远离铜臭之气,坚守知识分子道德底线,现实种种却令“我”困惑。“我”的大学同学蒙天舒,学问平平,却善于投机钻营与运作。与“我”互换导师,考研差了分数照样运作录取;“借鉴”“我”的论文内容,通过运作获得全国“优博”,在学术研讨会上逢迎诸名人学者,罗织关系网,左右逢源,三十岁就当上了院长助理……

小说写出了胸怀理想的“聂致远”们在现实环境下的困惑、挣扎、妥协、愤怒、坚持。他们虽有时也会屈服于生活,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却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只要这缕精神的火苗不绝种,希望便永远在。

《活着之上》直面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直击关系与圈子对知识的腐蚀、金钱与权力对人格的扭曲……种种内幕令人震惊,但阎真说他并非是揭“黑幕”。阎真在发布会上说,他对于生活的表达是零距离,“小说里几乎每个细节都是生活中发生过的。素材大致有三个途径:亲身经历的,旁观到的,听同行说的。”“聂致远”的一半素材来自他的某位同事。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聂致远”这样的老师在高校还是相当多。

阎真迄今四个长篇小说写的都是知识分子的“困境”。《曾在天涯》写海外留学生的生存困境。《因为女人》写女知识分子情感与生活的困境。《活着之上》则承续了《沧浪之水》写知识分子在屈从与反抗中的生存困境。《活着之上》的“困境”较《沧浪之水》更加深入。活着之艰之难,作家给予了充分理解——并以细致具体深入之笔触,充分写出了生活的痛感——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呼唤:必须扼守内心独立人格,精神上有坚守。诚如书中所言:“在自我的活着之上,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活着之上》阎真写了两年多,写之前记了一千多条笔记,思考了两三年才动笔。写作过程中修改了十一次。小说是手写的,完稿后请打字员打出来,在打印稿上修改,每打出来一次,修改一次。《活着之上》是阎真这些年小说创作中修改最多的一次,在写作过程中他也情不自禁流下过眼泪。(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