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刘万春(右)和父亲在帮人炒货。 |
见习记者 周 涛
“我就是卖炒货的,知道炒花生瓜子有多费劲儿,机器闲着也是闲着,给大家提供方便多好……”2月9日上午,记者在浉河区十三里桥街上见到刘万春时,他正拿着小铲子翻转着刚炒好的一锅花生,旁边的炒炉里还在炒花生,不时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屋外还晾晒着5大簸箕已炒好的花生、瓜子、南瓜子、板栗。
春节临近,市民们沉浸在年货“采购”中,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食品是必备的,可茶余饭后的炒货作零嘴儿也少不了。在乡镇和农村,人们家里大多有库存的生花生、生瓜子、生栗子,但自己炒不仅费时还麻烦。熟悉这种情况的刘万春,就想着给大伙儿提供方便,于是就用自家炒货机为街坊邻居炒制年货。
“卖卤菜和炒货才是我的专行,搞这个不为挣钱,只想给大家提供方便。”刘万春说, “20分钟可以炒一炉花生或瓜子,一炉能炒十几公斤。”
本来这些天是一年中最忙的时间,每天基本闲不下来,刘万春自家的生意都是妻子与放假在家的儿子在打理,他白天晚上“连轴转”,帮他人炒瓜子、花生,而加工费却只收个电费。刘万春的妻子起初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怎么想着搞这吃力不挣钱的事儿?”每当此时,刘万春就“嘿嘿”一笑。
来找刘万春帮忙加工炒货的街坊们越来越多,在拿着大包小包的生花生、生瓜子上门的同时,街坊们临走也会在他摊上买些其他炒货。渐渐地,络绎不绝的乡亲们都乐于照顾他的生意,生意红火了,妻子也释然了。
刘万春最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晚上光线不行,炒不了花生瓜子就炒栗子,大概每天要炒400斤至500斤。他说,接下来的几天,需要加工的炒货一定还有很多,他怕忙不过来,便又从老家请来父母一起帮忙。
“老刘是个大好人,加工只收个电费钱,有时候还让着不要钱。炒的这些比我们在家里炒的香,又好吃又方便。”面向记者,前来炒花生的甘女士难掩兴奋之情。
“你看这花生多小,还难看。”“别小看这样的花生,又小又难看,炒出来的更好吃……”一段伴着笑声的对话刚结束,炒炉里的花生出炉了,记者尝了一颗,的确满口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