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曾几何时,提起信阳,让人们能记住的代名词除了革命老区,就是以“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享誉全国的四大避暑胜地鸡公山,还有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

而今,再提到信阳,除了之前能让人们记住的之外,已经有了全新的代名词,那就是生态宜居。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中国休闲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从吹响“生态立市”号角,到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到进一步提出“生态优势是美丽信阳的核心竞争力”……把生态优势作为信阳发展三大优势之一,信阳通过下活生态这盘棋,努力走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环保造就宜居信阳

“我们就是要让信阳的蓝天白云、青山秀水成为客商投资创业、修身养性的乐园。生态优势不仅要联系到农业、旅游业,更要紧密地跟现代工业、新兴产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信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如是说。

短短几年,信阳的工业突飞猛进:泛蓝电子、激蓝科技、深圳家居企业协会、中铁集团、沃尔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信阳投资兴业。如今,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生机勃发。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家居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既形成了产业发展高地,又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短短几年,生态农业在信阳遍地开花:全市初步形成了深山“林、菌、药、茶”、浅山丘陵“牧、果、养、花”、平原“种、栽、插、加”的区域生态农业格局,呈现出“山上种果茶,山下圈鸡鸭,水旁建猪场,水中养鱼虾”的农林牧渔繁荣的生态农业生产景象。在发展生态茶产业上,全市70%的乡镇产茶,种植面积达210万亩,有120万名茶农因此受益,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

2014年8月,信阳市委、市政府宣布实行蓝天工程,将保护环境议题连续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讨论。在动员大会上,《信阳市蓝天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就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严控,各县区、各管理区分别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拉开了“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序幕。

信阳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4.4%,高出全国10多个百分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9个。这里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是河南省的3.2倍;水库总库容达到40多亿立方米,是中国水库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一连串的骄人数字,无疑让信阳成为宜居城市变成实至名归!

“信阳能够成为宜业宜游宜居城市,靠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市长乔新江坦言:“我们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作为事关信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竞争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发展生态产业。”

低碳助力美丽信阳

来自2012年底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中,高耗能行业耗能所占比例重达89.78%。这就意味着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短短两年内,各种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增长的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持续展开,原来的数据有了明显变化:全市10多家立窑水泥生产线被强行拆除;360多家黏土砖瓦窑场和100多家简单珍珠岩加工企业被淘汰;139家燃煤锅炉设备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77个环评项目总量指标全部进行了网上核准和备案,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

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出行的汽车越来越多。为了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倡导低碳生活,2014年4月,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说,羊山新区两边的大道上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变多了,城市的空气变好了。同年10月底,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新建覆盖9个站点的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继续为推进低碳工作的使命而效力。

在践行发展低碳方面,除此之外,社会各界的参与可圈可点:信阳潢川县人叶榄,从1993年开始游走于世界,进行了20多年的环保公益宣传,足迹遍布全国,并走访了韩国、越南、印尼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他是“墨子绿色与和平奖”“林则徐禁烟奖”和“绿色餐桌公益联盟”的发起人,获得过中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奖”“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当代徐霞客”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么一个痴迷并关心环保的信阳年轻人,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给予了积极肯定,在收到叶榄关于推动公务宴请绿色化和简约化的倡导信后,郭瑞民专门安排市委办公室给他回函致谢,并在全市大力推广绿色餐桌。

倡导全面践行绿色、节能、低碳理念,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更成为助力实现美丽信阳的强大动力。于是,信阳低碳环保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很多市民的低碳理念更加清晰,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低碳行动中,为美丽信阳加分。

生态惠及魅力信阳

信阳有山有水,有米有面,外出回乡的信阳人还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信阳的乡村因为美丽而知名。2013年的11月,信阳平桥区郝堂村被纳入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全国只有12个村庄入选,郝堂村是我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村。

因坚持用自然环保的方式来建设美丽乡村,郝堂村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发面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村四面环山,溪水环绕,走进该村就如同走进了画中的村落,这是一位画家在无意中发现的这个美如画的地方,因而也被外界称为“画家画出来的村庄”。在信阳的广大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更多的农村因此受益。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大别山区作为国家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

才有生态便不同。

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这是信阳市近年来努力奋斗的方向所在。对此,信阳市决策者态度明确: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环境、生态环境,既是群众的利益诉求,更是市委、市政府的责任。得益于这些,信阳收获各种荣誉也变成了常态。

“生态优势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前沿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民智优势是促进产业繁荣的力量源泉。”对于今后的发展,我市成竹在胸:依托三大优势,从打造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安排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从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培育生态文化品牌三个着力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升。

以“依托生态优势”为线,以“调结构促转型”开局,信阳相续落下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棋子”,既绿了城市,美了家园,也正在逐步圆着老区人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