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革命老区桐柏采访时听说,真正了解桐柏红色历史的是王德堂。在桐柏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杨玉红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七拐八拐来到巷子深处一套普通民居内,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已经85岁高龄的老人。
这位被誉为“桐柏党史活化石”的老人,讲起老区的红色历史和人物如数家珍。王德堂一生致力于挖掘红色素材、守护红色资源、宣讲红色故事。多年来,他义务在全国各地作报告2000多场。
新中国成立后,王德堂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1980年,离开学校后,王德堂开始到县人大工作,兼任桐柏县党史委主任。“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桐柏的红色资源进行抢救。”王德堂说。4年后,由王德堂亲自编审的《桐柏概况》《桐柏党史大事记》《桐柏县历史》《巍巍桐柏》出版。之后,王德堂被人大代表选举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任职期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从事宣传红色桐柏从来没有停止过。
讲起红二十五军路过桐柏,王德堂顿时来了精神:“我生在1930年,5岁开始给地主放牛。红军长征时就路过我们村子,但那时我很小,不记事,对长征的了解,主要是后来工作的需要……”记者随着老人的记忆,仿佛看到了红二十五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的冲杀。
红二十五军进入桐柏山区后,蒋介石闻讯,急令“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东北军第一一五师咬紧追击;又令驻河南南阳、方城、泌阳、叶县一带的庞炳勋第四十军和驻湖北老河口一带的肖之楚第四十四师迎头堵截,企图以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趁红二十五军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出之际,加以包围消灭。
桐柏山位于大别山向秦岭的过渡带上,覆压二百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战的必争地,山寨城堡林立,古迹遗址众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也在这里建立了鄂豫边工委,开展了有声有色的革命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红二十五军到达了桐柏山区后,便在当地张贴了很多宣传标语,主要内容是不扰民、不打土豪、买粮现金交易等。时任鄂豫边省委书记的张星江看到了标语,就与后埠支部书记韩本清商议去找红二十五军首长,韩本清担心首长们不接见,张星江就把自己1934年1月曾作为鄂豫边区党组织的代表、奉命到江西瑞金参加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的事告诉了韩。韩听后精神大振,于是随张星江登上了桐柏山的太白顶,见到了红二十五军首长。张星江向程子华军长等介绍地形、敌情,并担任向导,带路联络。此时,国民革命军已在湖阳一带集结,欲图围歼红军。
红二十五军行至桐柏月河镇,粮草已空,亟须给养;月河镇山寨林立,地主武装众多,如果与红军发生冲突,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征集粮草与协调同山寨的关系,就落在了桐柏山地下党的肩上,他们不负所望,出色完成了这两项任务,甚至为防止敌人投毒,他们亲自品尝井水,确认安全才让红军取用。这时,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也带交通员韩本清赶来,与红二十五军联系上了。张星江当即向鄂豫皖省委和军领导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国民党军队的部署等情况。
在听取了中共鄂豫边工委介绍的情况后,认为该地逼近平汉线襄樊,敌人颇易运动兵力压迫,当时群众斗争及地理物质条件都不适宜,红军回旋范围狭小,加之敌重兵压境,难以立足发展,遂决定放弃在桐柏山创建根据地的计划,挥师北上,立即通过豫西平原,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区挺进,相继创建新的根据地。因此,红二十五军佯攻枣阳,乘虚北上,顺利越过豫西围寨地区,摆脱了敌军的围堵,又经过独树镇恶战,进入伏牛山区。 (据《河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