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宁
一顶看似普通的小黄帽,内里却大有玄机。近日,笔者在参加淮滨县学生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启动仪式上,才弄清深藏其中的“奥秘”。
小黄帽创意来自铁路工黄坎肩。1987年12月7日,全国首批“小黄帽”戴在了北京市崇文区花市上三条小学50名学生的头上。头顶颜色鲜明小黄帽的小学生列队而过,成为一条醒目的警示风景线。几十年后,这顶小黄帽不但没“褪色”,反而更添高科技元素。发放到淮滨县中小学生手中的小黄帽四周贴有荧光反射条,即便光线再暗,也能做到200米内360度安全无死角。小黄帽的功能远非至此,原来在帽檐处,还特置了一块学生电子信息智能卡,类似于特殊“身份证”,里面存储有学生的个人信息。每当学生佩戴小黄帽经过校门时,扫描设施就会把信息实时传递给家长,告诉家长:“您的孩子已安全到校!”而学校也无需大费周折检查学生的考勤,只要通过电子信息智能卡的APP客户端,就能对出勤情况一目了然。小小智能卡,成为连接家长、学生、学校的神奇媒介。
醒目的颜色,内置的“追踪神器”,戴上小黄帽,也就戴上了安全的“紧箍咒”。与其说这是高科技的魔力,不如说是爱心的结晶。近年,频发的学生出行事故成为悬在教育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为学生出行安全保驾护航是不变的话题。“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口号也反映了家长最真实的心声。相比于城市井然的交通秩序、规范的出行意识,农村留守学生的隐忧似乎更重。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社会没有忽略这块盲区,关爱的触角已经延伸。作为我市第一个小黄帽路队制的落实点,淮滨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这个冬天,因为这一抹黄色,温暖了淮滨的千家万户。
冬去春来,安全永驻。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这场小黄帽爱心接力没有终点,未来会有更多的小黄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到那时,可否请遇到他们的司机师傅慢一点,再慢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