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2014年,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这一年,人们形象地用“攻坚期”“深水区”来描述“全面深化改革”,诠释改革任务之艰巨、形势之严峻。

这一年,面临新常态和新机遇,信阳人用改革回应百姓的期待,用实干获取前进的力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我市深化改革之帆已经扬帆起航!

顶层设计的精准落地

12月15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其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这一新的政治名词毫不意外地领衔十大年度流行语,凸现了党心民意呼唤深化改革。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同样离不开因地制宜。市委、市政府用“接天立地”,迈出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步。

“接天”就是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需要中央顶层设计的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积极承接任务、主动配合落实;“立地”则是从我市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付诸行动。

“改革,要做到‘接天立地’,既要有‘壮士断腕’的敢作敢当,更要有‘妙手慧心’的善作善成。不改不行,怕改不行,乱改更不行!”市委书记郭瑞民掷地有声的话语言犹在耳。

“改革,必须统筹兼顾,务实推进,确保顶层设计在信阳精准落地!”市长乔新江的话语同样如重锤敲响鼓。

信阳人迈向改革的步伐铿锵有力:1月10日上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和改革任务;5月30日,市委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再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9月28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沟通,让各部门增强改革和责任意识;协调,让各级了解服务和发展方向;调研,掌握基层的呼声和准确情况;研究,找准改革切入点和方向。

信阳人实施改革的部署紧锣密鼓:成立中共信阳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小组43个专题小组,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障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市改革工作的职责权限和实践条件,提出第一批9个方面、36条重点改革事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结合,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紧密结合起来,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着力推进27项重点改革任务。

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一项项“顶层设计”在我市“精准落地”,一个个改革方案在我市吸足地气,一条条创新举措在我市应运而生!

我市布下了改革棋局,一子落,满盘活。

敢为人先的信阳经验

新增补贴能否向农业大户倾斜,调动种粮积极性;如何加大农业保险力度,让弱质农业强起来;怎样减少涉农建设性资金交叉重复投入、提高整体使用效益……这些困扰我国农业多年的难题,很快将在我市找到答案。

11月20日,农业部、中农办、中组部等13个部门联合批复,信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验、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等四项农村改革试验任务。

据市委农办主任、市农村改革试验办主任李雪洋介绍,作为此批河南省唯一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也是全国承担改革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他认为,我市具有“三农”问题的典型特征、改革的现实紧迫性和先行先试的实践基础、具有革命老区的政治影响和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承担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任务,一定能够促进全市“三农”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再立新功。

市农村改革试验办王奇峰博士认为,信阳获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意味着被赋予了国家层面的改革权力,以前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尝试突破。而这恰恰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好机遇。这机遇来之不易,既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缩影,更是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多年奋斗的结晶。

诚如斯言。从2009年4月28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我市揭牌的那一刻起,信阳人就咬定青山,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以敢吃螃蟹的精神,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用实干和巧干缩短着通向国家级试验区的距离,书写着信阳经验的奇迹。

无独有偶。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出了一套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工作创新制度,被业界称为“信阳模式”。

“信阳模式”由于强化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和对法院公正裁判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我市两级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数量大幅度提升,分别是异地管辖改革前的2.2倍、1.5倍;办案质量和效率也明显提高,上诉率下降了近50%,行政机关败诉率上升17%。“民告官”中,群众的胜诉率大大增加。

改革,就是要在重重困难面前,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开辟新路。改革的路上,没有坦途,而信阳人,一路披荆斩棘,执着前行!

因地制宜的创新故事

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是我市的又一创新。

作为山水城市,我市的空气质量一直是信阳人的骄傲。然而,当“十面霾伏”侵袭了大半个中国,生态和发展如何兼得,成为摆在信阳人面前一大考题。

在推进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中,信阳人未雨绸缪,科学求解,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开出了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投资领域的“黑名单”,严防“两高一资”项目落户我市。在我国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当下,我市无疑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为推进此项改革,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进行了研究,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还作出了关于推进信阳市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环境保护“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决定,让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让绿山青山为金山银山增值。

在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视频会议上,省环保厅对我市积极推进环评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难点就是改革的突破点。在确保顶层设计精准落地的同时,我市因地制宜,聚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动有序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我市正式开通市、县(区)、乡(镇、办事处)三级民声手机短信,公布、开通了241个三级党委、政府民声短信手机号码,全面受理群众通过短信反映的诉求,真正打通了解群众诉求的“最先一公里”和立行立改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民声110”。

说起超市,城乡皆有,大家并不陌生。可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却同样是我市的独创。“招工培训哪里好,请到网上超市找”,已成为信阳求职培训者的流行语。“信阳人力资源网上超市”今年开通运行以来,共有581家企业上网注册,发布岗位工种747个、提供招聘岗位2.5万个,求职人员对岗位点击数已达5.6万人次,为企业成功招录5286人。

我市是人力资源大市,为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机制,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市搭建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劳动力市场招聘集市、就业和社保服务门市、市人力资源库等“三市一库”培训就业服务平台,推动了我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迈上了新台阶。

10月10日,河南省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现场会在信阳市召开,信阳在推进技能培训上的创新做法在全省赢得了好评。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信阳,将不断讲述着新的改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