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口,三里店,民族胡同,小南门;

北塘坡,贤隐寺,四级牌楼,夏家井;

周公台,樱桃园, 汉口商会接官亭;

凝浉阁,刘家塘,闽营作坊,四里棚;

铁门坎,中山路, 白马桥上传真情;

大教堂,紫霞观,申城大道,楚王城;

準提庵,洗砚池, 申塔牌坊有朝林;

崇圣祠,大成殿, 孔子文庙建筑群;

太平缸,大公馆, 电灯房里有文明;

共和里,二道牌,张湾李湾,飨塘村;

四官厂,河洲榭, 地名文化绣申城。

(信阳地名表示处所的方位名词组成的顺口溜)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要有时代感,社会性,民族性,地域性。一个地方的人们给这个地方取名,反映了当地民族的一种心理状况,是一种文化特征。冯骥才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

信阳地名的特点有很多:指向性,如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新华东路、新华西路、广场东路、广场南路、胜利南路、胜利北路、浉河南路、浉河北路等。指向性地名其实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习惯,从我们国家的版图上可以看出来,有北京,南京;有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宁,南宁,这都是指向性的地名,好记好找。

信阳地名有表距离的:二道河,三里店,四里棚,五里墩,六里棚,七里河,十二里庙,十三里桥,二十里河等。有表地理形态的,如八步桥,天桥街,夏家井等。还有表景观的,如樱桃园,白果树,浉河街,鸡公山大街等。与历史人物有关的:中山路,周公台,申碑路,岳王庙等。关于传说的:白马桥,青龙街,洗砚池,龙泉巷,老汤锅巷等。移用地名:北京路,罗山街,广水湾等。地名也是讲究对称的,还有以里作为方位名词的,火车站东侧有个共合里胡同,火车站西侧,有个地名叫长寿里胡同,现在改名叫新华东路五胡同。

东方红大道

一街多名的典型代表要数东方红大道了,从西关到赵家桥,全长2530米。不过过去的东方红大道可没有这么长,只是西关到东风路口,大约两千米。在1936年以前,由西向东,由西大街、县前街、大公馆街、教育局街、文庙街、岳王庙街6个地名组成。解放后,信阳城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民族路、民主路、东风路口东延伸至赵家桥组成了东方红大道。据老信阳人程思明回忆:“我与东方红大道的记忆估计要停留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当时家住在平桥镇的信阳县政府大院内(今平桥区政府家属院),每周末从幼儿园放假回来就要吵着嚷着要妈妈带我去信阳市(原县级信阳市,即现在的老城区浉河区)逛街买吃的,当时的逛街也只是徘徊于北京商场、上海商场、人民商场之间,再到后来是老亚细亚(今千盛百货)、浉河公园等地方。”如今的东方红大道成了信阳市最繁荣的商业圈。

小南门大街(申城大道)

位于信阳市第十三小学的正门口的那条街,是信阳鼎鼎有名的申城大道。过去叫民生路,在民生路之前叫博爱路,在“文革”的时候叫红旗路,在民国以前叫小南门大街。不同的名字见证了申城大道这条街的历史发展变化。之所以叫小南门大街,是因为在这条街的西南端有一个门,所以这条街因这个门而得名。

花墙街(成功路)

现在的成功路以前叫花墙街,是外国人拉起的一个围墙,上面有很多异国情调的花孔。李泰辅说:“信阳城就是一座洋城,很有特色的。外国人去鸡公山避暑盖房子,下山了还会盖房子,以前我们小时候信阳到处都是洋房,地区百货供应站、教育局、教堂都是洋房、还有老干局那边,好多洋楼,1912年吴佩孚盖得兵营也是洋楼,结果花墙街一改名,这个文脉就断了”。 (据《信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