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通 讯 员 马 童 徐 维

息县临河乡杜围孜村村民黄祖月,曾经一个劲念叨的就是要从这个村子里搬走。

“不走了,这辈子都不会搬走了。”12月8日,黄祖月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我现在觉得村子比城里好呢!水泥路、小广场和城里一样。可我们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子,都有菜园子,城里人没有吧!”

不仅黄祖月有这样的感慨,整个杜围孜村,村民提到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村庄和他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都笑成了一朵花。

一年前,杜围孜村的脏、乱、差在临河乡是出了名的,村民们把自己的感受都编成了歌谣:晴天回家一身灰,雨天出门两脚泥,风起垃圾漫天飞,周围常年臭味熏。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息县集中创建“美丽息县清洁乡村”,群众反映强烈、差名在外的杜围孜村被确定为“清洁乡村”创建示范村。

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建波说:“多少年了,老百姓埋怨最多的就是没条像样的路。把路修好最能树立大家对清洁乡村的信心。”

半年多的时间,杜围孜村完成了村子里所有主要村道硬化,将近10公里长。还在人行道旁种植了风景树、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在所有的路口摆放了垃圾桶……

修路并不容易,除了缺钱还有困难,比如让老百姓拆掉那些随意搭建的房子就很难。村干部岳刚在村口搭建了两间棚子,卖些杂货,收入很不错。突然要他拆掉,他闹了半个月情绪,家里人也坚决反对。

岳刚说:“最后想开了,拆!路修好了是大家走,咱不能光想自己。”村民都想开了,拆!

黄建波他们天天整个村子转,也解决了很多其他问题。残疾人顾德良夫妇,丈夫听力不足,妻子长期瘫痪卧床,还有一女儿上高中,家中十分困难。村里及时给顾德良一家申请了低保,并定期给上高中的女儿以资助;困难户刘万芳因早年身份证办理问题,户口一直没能落户,村里经过多方核实调查后,很快给她解决户口问题,还给她分了房子。如今刘万芳还是经常到村部,不是找村干部解决问题,是主动帮着干些活儿。

一件件办好了的小事,暖了村民的心,大家纷纷到工地出义工,四处清理垃圾。

黄建波想得还多:得让村民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带着村组干部和老党员到信阳郝堂村、息县弯柳树村、平顶山陈寨村等地参观学习,对照着制订村里的各种生活规范。

“知道啥是好的很重要啊!”村里卫生示范户杜杰昌说,“我到外地一看人家家里,那才叫过日子啊。我就跟着学,很快村里就把我树成示范户,大家都来跟我学。你看,家门口一家比一家干净。”

“县城俺是不去了,我要跟着黄支书搞绿色生态种植。”村民黄祖月说,“村干部说了,要带领我们干更多的大事,我还准备开家庭假日休闲旅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