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张继疆

“乌木算得上是天材地宝,大料做成家具,边角料做成挂件、摆件,都是收藏的绝佳项目。我看了《信阳晚报》,知道了咱们有这个栏目,所以想和更多的藏友一起交流乌木收藏的经验。”一年前,《东方今报》曾以《信阳一河床挖出“千年乌木” 村民求鉴定》报道了潢川县踅孜镇挖出乌木的消息,一年后,自诩为“刚迈进收藏门槛”的乌木发现者许学堂拨打本报热线时对记者说。

机缘巧 河底乌木重现天日

原本是摄影爱好者的徐学堂告诉记者,2013年8月10日,踅孜镇一个沙场的老板出资,找了两台挖掘机,在淮河河床挖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挖掘,一棵十来米长的大家伙露了出来。“挖出来一棵大树,光油油的,一看就有年头了!”许学堂说,这棵树木直径约1.1米,长约18米,在水底下不知深埋了多少年,依然材质坚硬纹细色鲜。“老人们都说是千年乌木。”许学堂说。

据介绍,潢川县踅孜镇离淮河不到一里路,再加上这两年降雨少,淮河水位低,为附近村民游泳提供了方便,2012年夏天就有农民在河里洗澡时发现有木头在水底下掩埋,后奔走相告,众人请来挖土机,牵引多时才让一段露出河床。

许学堂说,当时发现了两棵“乌木”,去年挖出来一棵小的,另一棵太大,没有挖。有人猜测该树木为“千年乌木”后被村民锯走了5米,剩下的由于不方便切割,还放在岸边。

“村民都说是千年乌木,属于文物,不能破坏。”许学堂鉴于第一棵“乌木”的下场,两天后,村民又把“千年乌木”就地埋了起来。“我们现在就是想找专家给鉴定鉴定,到底是乌木,还是一棵普通的烂树。”

宝藏多 淮河两岸乌木频出

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树木遭遇地质灾害后被埋入地下,在一定地理条件下,0~2000年,慢慢炭化;2000年~2万年,完全炭化,成为阴沉木,又叫乌木、炭化木;2万年以上,变为化石;百万年之后,成为硅化石;千万年之后,成为煤炭。乌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还不足以成为植物化石;同样,它也不属于矿产。形成乌木的原因和树种有很多,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潢川发现的乌木就是由麻柳演变而来。因树种的不同,市场价值又有不同,楠木属金丝楠木最为昂贵,可达8~10万元每立方,而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格也越高。

阴沉木其色泽大多通体乌黑,这也是“乌木”之名的由来。不过,也有外黑内红(如古红椿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才能形成此色),或外黑内黄(如古金丝楠木,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才有此色)、外黑内绿(如桢楠)、色彩渐变的;其原生古树仅为红椿、楠木、青杠、麻柳、香樟、花楸等品种,并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成为乌木,也并不是乌木都是黑色的,或黑色的就是乌木,如印度、缅甸所产的黑木和中国的柿子木、柴油檀木、鸡翅木,就是黑色的现代木(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现代的“乌木”是指在国家红木标准的一种)。

我市位于淮河源头,近年来,淮河上以多次发现乌木,最早在十三口水库发现乌木,此后在浉河区浉河港挖、平桥区彭家湾等地都发现过乌木的痕迹。林业专家称,在淮河流域发现如此大的阴沉木,是研究淮河及淮河流域变迁的重要物证。

夺天工 以此为材天地造化

在发现乌木后,许学堂就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查阅众多资料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古代阴沉木之所以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家具制作一般也需要比较好的整块大料,因此无论从用料用量需求还是保养、传统文化等方面来说,都导致用阴沉木做的家具格外显得珍贵。

许学堂告诉记者,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我做了七个小板凳,然后又用边角料做了点小挂件,准备上节目的时候给嘉宾们发点小礼物。”许学堂笑着对记者说,“放下照相机,拿起雕刻刀,一时半会儿还真有点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