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月是全国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校企招聘季”。在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27万人的“更难就业季”之后,如今,2015届毕业生也开始了漫漫求职之路。
90后也开始成为求职的绝对主力,他们的求职是不是应该更为急迫呢?
专家观点
90后就业更理性重内在感受企业应转变评价标准“因材施教”
某招聘网站高级咨询顾问分析说,90后选择工作更围绕自我需求。像70后、80后可能在选择工作时只专注于一项,满足了其他就可以忽略,而90后的需求更多元化,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发展性和体面程度等均在学生的考量范围内。
如今的90后跟80后相比,在择业上也更为理性、更加务实。大家不再一窝蜂地往一线城市挤,而是更多地选择在二三四线城市有所发展,这一代人,不少人有“求稳”的心态,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挑战自我,可以看出他们多元化的价值观。
如果企业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必然会造成90后频繁“出走”。因此,企业不仅要适应政治、经济的变化,也要适应人的变化。招聘员工时,侧重从求职者的兴趣出发,关注其学习能力,另外在管理上也要充分重视人本管理,从对员工的外在关注,进而转到对员工内在感受的关注。
不过,这也让90后给企业提出了挑战:要有胸怀去接纳,需要专业人士的技巧去引导。90后求职者择业后,还要避免盲目跳槽。
90后面试频爽约卖萌又耍宝
今年11月初,刚刚参加过省内一高校校企招聘会的石先生有点“头疼”,“通知了15个人来面试,真正到了的也就8个。”石先生是省会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今年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准备新招5名业务员,可谁知简历收了不少,最后来面试的没几个。
石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通知应聘者面试时,有的应聘者接到电话明显感觉“没兴趣”。“有三个人说再考虑考虑,还有的答应的好好的,结果面试当天‘忘了’。”
日前,某人力资源网站曾就“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1%的雇主在面试时,一半以上的被通知者爽约,甚至19%的雇主无可奈何地承认,被爽约率在75%以上,这意味着通知10个人来面试,能“屈尊前来”的仅为两三人。
企业更重稳定性 独生子女“中枪”
相比一些中小企业频遭爽约的经历,稍大型的公司在校企招聘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实力。不过面对新晋90后,他们在筛选应聘者时也有了新的侧重。“我们现在招聘时主要看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不是重点考虑因素。90后应聘者给人呈现的感觉是随意性比较强,因此我们在招聘时更加看重这个学生的操作能力、成熟度。”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培养方向是管理培训生,因此在筛选人才时,应聘者的稳定性也会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
此外,举办过招聘会的某高校老师表示,今年来招聘的企业也有反映如今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愿从基层干起,更希望招一些“接地气”的学生。“不单是看这个学生是否适合这个岗位,更关注学生与企业是否一个心思、是否有共同成长的理想。”
属地化招聘成“隐性条款”
在招聘90后时,“属地化招聘”也成为部分企业的重要筛选指标之一。
“在综合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地域上企业肯定是倾向于就近原则,也是出于对企业培养成本的考虑。”不过,某企业招聘人员表示,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也不会因地域而排斥。
“如今企业培养一个人才的成本很高,高流动率,不仅使企业在管理上很困难,而且也承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高校教授说,现在90后离职的随意性较强,因此不少企业更愿意招一些本地的应届生。“虽然招聘时不会把地域限制作为门槛儿,但是在综合考虑时会更青睐于属地化招聘。” (据《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