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8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向西行进途中,在斛山寨与敌军遭遇。红军将士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毙伤俘敌约4000人,缴获甚多,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斛山寨反击战的胜利,打破了敌人的追堵计划,为红二十五军战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花山寨会议的召开创造了一个短期的安定环境。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回忆斛山寨战斗时评价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斛山寨打了一仗,这一仗十分重要,为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讨论红二十五军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仗亦为即将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作了物资补给。

90岁老人目睹的斛山寨战斗

11月8日,薄雾轻云,雨后初晴,初冬时节,微风甚凉。记者来到了80年前红二十五军进行长征前最后一战的战场——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城东南20公里的斛山寨。

上午9时,记者来到了位于斛山寨山脚下的大山脚村的方德海家。方德海出生于1924年2月,现年90岁,但依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当时我11岁,还是个小孩子。那天10点多开始打仗,到次日晚上才打完。地方民团带着国民党的部队在斛山村汉冲寨洼与红军正面相遇,双方一上来就拼刺刀,打得都很猛。”说起这些,老人记忆犹新,“当时红军驻扎在斛山村汉冲、晏洼、姚老湾一带,枪一响,红军都上了斛山寨。红军在正面,国民党的部队往山上冲。他们一上来,红军就集中打枪,冲到前面的敌人就与红军拼刺刀,双方死了很多人。斛山寨的山沟里,横的竖的都是尸体。”

说起当时打仗的场面,老人特别激动:“激烈!当时国民党的飞机飞得很低,有炮轰轰隆隆的爆炸声,但听到最多的是机关枪的声音。”

战略转移

告别方德海,记者在他孙子方恩礼等人的带领下,从大山脚村出发,来到当年在斛山寨的战场旧址。方恩礼指着山边的一大片稻田说,这就是当年2900余名红军俘虏国民党军队4000余人的地方。沿着曲折的山径,我们爬上斛山寨,放眼四望,当年的战壕还依稀淹没在杂草丛中。

1934年7月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收到了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6月13日发给鄂豫皖苏区的军事训令。针对敌人严密封锁对根据地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训令指出:“只有积极地向外发展才能打破目前的封锁局面”,并提出“中央苏区批准派军事干部来帮助你们工作”。“这就比较明确地向鄂豫皖省委发出了指派干部并帮助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的信号。”和记者一起来到斛山寨的光山县史志办工作人员周世超讲起斛山寨战斗的背景时说,“同时,鄂豫皖省委在开辟和被迫弃守朱堂店和陶家河根据地的斗争中,也认识到只有走出去才是出路。因此,红二十五军一面在根据地坚持战斗,一面等待着中央的进一步指示。”

1934年11月4日,省委在率红二十五军向葛藤山地区行动中,收到中共鄂东北党委书记郑位三的来信。其大意是:党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工作,已到道委,建议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速来鄂东北,研究今后行动计划。

党中央终于派人来了!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和军长徐海东大喜过望,当即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赶赴鄂东北。然而,当时红军要奔赴鄂东北,已显得相当艰难——国民党的东北军一○七师、一○九师、一一七师和一二九师,早已在商城、麻城、光山、潢川等县交界地区,布好了四道封锁,设下了天罗地网;而上官云相指挥的五个“追剿”支队,也如幽灵般地紧追在后。

突破四道防线

为了争取时间返回鄂东北,吴焕先和徐海东决心快速行动,选择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1934年11月6日,全军从葛藤山紧急出发,向西挺进。7日,以突然袭击的勇猛动作,将驻守于商城以南汤池之敌一○九师牛元峰部工兵营全部歼灭,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当天,又在商城西南的大柳树,冲击敌一○七师两个团的堵击,突破第二道防线;当夜,即从白雀园以北穿过第三道防线;接着,部队在白雀园与仁和集之间边走边战,强行越过潢麻公路,突破了第四道防线。

两夜一天之内,紧急行军100余公里,途中几次激战,队伍已十分疲劳,8日拂晓,到达光山东南25公里处的斛山寨地区。

一场恶战

正在这紧急时刻,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赶到军部驻地晏洼。于是,军首长一面命令红七十四师(只辖3个营)第一营和第三营火速增援斛山寨上的第二营,继续扼守斛山寨顶这个制高点,正面堵住敌人,钳制和消耗敌“追剿”纵队第四、第五支队;一面命令红七十五师(辖3个团)的二二四团从寨北迂回出去,隐蔽出击至刘湾北侧,协同第二二三团向敌一○七师、第一一七师实施突击,打乱敌人的阵势。而后,第二二四团迂回到朱家坳以南,第二二三团到朱家坳以东,与红七十四师(只辖1、2、3营)协同攻击敌第四、第五支队。

战斗中,由吴焕先指挥红七十四师在正面牵制敌人,徐海东亲率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向敌一○七师背后插去,最后把敌一○七师、敌一一七师及敌第四、五“追剿”支队彻底打垮。

近日,踏着泥泞,记者一行艰难地爬上海拔182米的斛山寨山顶。方恩礼指着山头的一处几百平方米的草地说,这是当年红军的指挥所。从周围裸露的些许土基可以看出,当年这个地方曾经盖有房子。草地上还遗留有每年上山来祭祀的群众燃放过的烟花的残留物。

方恩礼指着山腰处被茅草掩盖着的两个土包说,这是过去的东门和南门,这两处是当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拉锯战最激烈的地方。

下山途中,在一块平坦草地处,方恩礼指着山腰边的一个山沟说:“那儿死的人最多,我们小时候到山上,还时常见到很多尸骨,挺吓人的。”

众志成城

激战从晌午直到黄昏,毙、伤、俘敌共4000余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我军亦伤亡数百人,红七十四师政委姚志修和七十五师二二四团政委胡柱先负重伤后光荣牺牲;红七十四师师长梁从学负伤。夜幕降临时,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为争取东北军抗日,减少继续行军的麻烦,除自愿参加红军的外,释放了全部俘虏(注:当时俘虏的敌人超过了红二十五军官兵人数)。“追剿”支队总指挥上官云相一心妄图立奇功,却“以损兵折将4000余人,全线溃退而告终”。

激战中,光山砖桥、白雀园的便衣队和游击队在双轮河东相机行动,牵制双轮河的敌军。光东独立团一部闻枪炮声也赶到战场,担负西北方向的警戒,监视光山城方面之敌,地方党组织还发动周围群众为红军送饭。

战斗结束后,地方党组织又积极为红军买猪买羊,烹调做饭,使全军官兵得以饱餐。战斗中负伤挂彩的200多名伤员,也由砖桥区委负责安全转移养伤。当晚红军迅速打扫战场,清点缴获的武器弹药,不便携带的武器除留给当地便衣队外,将4挺重机枪、700余支长筒捷克式步枪卸掉枪栓,隐藏于云雾山下的水塘里。 (据《河南法制报》)

历史上的今天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曾到苏联学习,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

1986年11月25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征服长江,漂至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横沙岛,完成了历时五个多月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任务。此次长江科考漂流主要进行了长江河源区干流沿岸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利用等十六个项目的考察研究。

1997年11月25日,朔黄铁路开工建设。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朔铁路的神池南站,东至河北省黄骅港前站,总投资174亿元,为国家一级干线电气化铁路,它与已建成的包神铁路和神朔铁路相连,构成了全长1029公里的神骅铁路,成为中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该铁路于2001年12月19日建成通车。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