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事业如歌。我和我的同事们走过大别山麓的崎岖,走过淮河岸边的风雨,走过追求卓越的艰苦,也走过精品力作的欢愉。一路上,有阳光,有鲜花,也有坎坷,我们用信念与行动坚实了前进的道路。

实践让我明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也是我们记者工作的兴奋点、着力点。过大年了,留守子女与父母团聚了吗?他们过得快乐吗?……带着这些问题,2010年除夕那天,我和我的同事扛起摄像机,来到五里镇九店村留守子女们的家中,带着社会的爱心和温暖,和他们一起过大年,把爱心人士的善款、捐助的日常用品和文具交给他们,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孩子们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的快乐、忧愁和期盼。这期真实感人的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跟我看电视》栏目专门采访了我们,当看到人们将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投向他们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的心灵,常常被震撼。报道对象的事迹,常让我泪洒衣衫,激励着我不分昼夜地采编,用朴素的感情,敏锐的笔触去感知百姓的冷暖,同时,也会让我的采访对象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

接地气,有力气;下基层,长本领。还记得,那是2011年的夏天,我们把镜头对准了环卫工人。

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60多岁的李大妈,她和老伴一个负责清扫,一个负责清运,老两口住在西关附近一个破旧的出租屋里。李大妈不幸患上了肺癌,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李大妈告诉我,她治不起病,只能等死,言语中充满着无限的凄凉和无奈。我当时像一个女儿一样劝慰李大妈,并和同事将身上所有的钱交给她时,她紧握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哽咽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剩下的日子我会好好地过下去。听到她的话我感到欣慰,李大妈终于又鼓起生活的勇气。

有一种天职叫冲锋在前,有一种使命叫义无反顾。风霜雨雪,披荆斩棘,足迹留给河流山川,留在地头田间,留给自己的是收获的喜悦,还有布满血丝的双眼。当我用真诚倾听百姓的呼声,当我为弱势群体呐喊,我深深地感到手中的笔和话筒是那样的沉甸甸。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追梦的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超限检测站工作人员深夜不厌其烦帮助迷路老人寻路回家、出租车司机走了好远还坚持返程将乘客落在车里的钱包送回……在基层采访,总是有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让我泪流满面,让我想用生动再生动的笔触、真实再真实的镜头去报道他们,给这个社会多一点精神信仰、多一些正能量。

我特别感恩,感恩生活赐予我的一切。在执著追求新闻事业的路上,或许每一次的转身并没有太过华丽,但也踏实满足。2012年底,我又幸运地考入浉河区新闻中心,现在依然从事着我所挚爱的新闻事业。我坚信,在这条饱含深情和充满挑战的路上,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讴歌魅力信阳,赞颂大美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