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映志,男,1941年生于河南息县。1962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曾任信阳市人大代表、市拔尖人才,参加过全国第六届文代会。先后创作美术作品200余幅。多幅作品在全国、省、市专业美展中获奖。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啊,第二故乡》、《风雨同舟》等国画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本报记者 曾宪科

认识夏映志是在十年前的一次全市书画展上,众多的作品展中,我看到一个叫夏映志的画家的几幅作品非常醒目,如《啊,第二故乡》,画面上反映:春天里,杨柳轻拂,众燕翻飞,一群胸戴鲜花的知青乘坐马车在杨柳树下穿行,远处层层梯田,整个画面干净清爽,乡土气息十分浓厚。而另一幅作品《牧归》则是几个牧童骑着水牛从杨柳树下回家的情景。见画便想见人,这样便认识了夏映志,而且很快成了忘年交。

出于职业习惯和爱好,我常去夏老习书处看他写字作画,跟他一块去参加社交活动,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夏映志这个人。我认为他有三大特点:

其一,谦虚谨慎,人品一流。中国文人从古至今有一种毛病,那就是“八个偏脖坐一桌,谁也看不起谁”,既所谓的文人相轻,而夏老不是这样,他非常谦虚,和他聊天说起别的书画家,他总说人家长处居多,即使对方有某些缺陷,他一般都是中肯地、善意地指出,从不在背后乱说。至于在创作中或作品交流中,更闻不到一点铜臭气。

其二、文风端正,基本功扎实。在信阳书画界,画人物真正能拿出手的画家屈指可数,而夏老就是靠过硬的人物造型能力备受同行推荐的人。连外行都知道,在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诸多画种中,最难的就是人物画,由于夏老年轻时就打下了较好的基本功,因此在晚年创作时,画得得心应手。无论是领袖还是普通人,都是形神具备,造型颇佳。而这一切创作之所以赢得众人叫好的缘由,那就是良好的文风,这种文风促使他以现实主义为主,做写实派,让自己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主题就在信阳的美丽山水、城乡善良的百姓及他们所敬仰的人身上。

其三,博学众长,勤奋好学。之所以说夏老博学众长,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感觉出来。夏老年轻时对我国古今的书画家敬仰有加,尤其是近当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作品百看不厌,多临不倦,但又不钻进某个人的画风中出不来,而是取其之长,填己之短。“因而不与古人碰车,不与今人冲突,在通向艺术大道的门扉上,留下了坚韧不拔的姿态和令后辈铭记的印迹。”(文艺评论家李林语)他的勤奋多学,促使他对多个画种如国画、年画、水粉画、连环画都有一定的成果,除了其国画成果最丰外,1999年他的水粉画《富在深山有远亲》获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20多年前他的年画就被多省翻印。

由此,我想到了前不久为夏老创作的一首嵌名诗:“夏日荷花别样红,倒映杨柳水波中。鸡公山上志气楼,南湾湖畔画九州。”

如今已过七十有四的夏老,看待世态已趋平和清淡。他目前的心态是:健康是第一位的,自己应是书画的主人,书画当为自己的快乐服务,在快乐中创作,在创作中寻找快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