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人类活动排放,霾能使远处光亮的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雾与霾的最主要区别,一是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二是相对湿度不同。雾出现时相对湿度过饱和,而霾出现时相对湿度较低。三是出现的时间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较稳定时比较容易出现。雾对交通影响更大,霾对人体危害更重。

雾形成的气象条件一是微风,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至100%,并且伴有冷凝,产生雾滴。三是近地层空气形成下冷上暖的稳定层,或称逆温层,空气流动性差。雾一般是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夜间和清晨,即具备形成雾的气象条件。

霾的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层。逆温层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污染物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时向下蔓延,即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层,从而形成了“霾”;而根本原因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秋冬季是雾霾天气的多发季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使得雾霾天气越来越多,而且连续出现。另外,冷空气是雾霾天气的清洗剂,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秋冬季冷空气的势力变弱,这也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雾和霾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交通的影响。雾和霾天气出现时能见度大大降低,容易造成航班延误甚至取消,高速公路关闭,引发海陆空交通受阻和事故多发等一系列问题,雾和霾被公认为是对交通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除了对交通的影响外,雾和霾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影响和危害。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主要是PM2.5和PM10。雾和霾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霾中的微小颗粒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尤其是更小的颗粒会分别附着在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可能诱发肺癌。另外,持续不散的雾和霾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造成传染病增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致命疾病;同时,紫外线的缺乏易使儿童体内吸收钙的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起佝偻病、生长减慢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低气压,容易使人精神懒散,产生悲观失落情绪,长期如此,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雾、霾天气如何做好防护呢?居家应关闭门窗,使用可以去除PM2.5的多功能复合型空气净化器。出行时,要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雾、霾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注意交通安全;雾霾天要尽可能减少外出,取消晨练等户外运动,出门时最好戴上医用口罩防护,N95、KN90等型号的专业防护口罩密封性强、孔径非常小,都对PM2.5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外出归来,应立即洗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及清洗裸露的肌肤。

(信阳市气象台 冯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