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洋 邹乐

“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在地方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这是许光写给父亲许世友将军信中的话。1965年代父行孝后,许光有数次重返军营的大好机会,但他都一一拒绝。当年,父亲为了革命,选择走出大山。今天,为了家乡建设、百姓幸福,许光选择留在生他养他的新县。在工作的20多年间,无论历任何种岗位,他都恪尽职责、兢兢业业,谱写出一曲曲绿叶对根的深情赞歌,成为群众安康生活的“守护神”。

1980年,新县境内一座大山发生山火,情况危急,正在县人武部值夜班的许光二话没说就赶往现场。当时,现代化的消防器材还很短缺,救火主要靠镰刀。“拿个刀砍马尾松,然后用砍下来的树枝去扑火。”许光生前同事、新县武装部军事科原副科长丁进先告诉记者,往往发生山火时风还特别大,一阵风吹来,风火交加,经常炙烤得脸上起水泡,相当危险。但那一次,许光却一直从头天晚上坚持到第二天中午,将山火完全扑灭才返回县城。“回来的路上我碰见他,眉毛烧得直打弯儿,脸上全是水泡,都快认不出来了。”丁进先回忆道。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许光的身影,为了工作,他就是这样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完全不顾个人安危。1987年7月,新县连降大雨,一天深夜一时多,许光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暴雨预警。带着病躯,他还坚持连夜赶到所负责的箭厂河、陈店、郭家河等几个乡镇处理险情。路遇车祸,惯性力量将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许光整个头部从前挡风玻璃中猛撞出来。他昏迷了三天三夜,缝了近20针,经过三天全力救治,才脱离危险。醒来后,许光首先关心的还是水库是否安全。

建设千斤乡159微波站,新县与外界的电话全通了;架设高压线路,华中电网的电能不断输向新县;安装几千个有限喇叭,山里人也能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在新县,说起这些好事,没有一件不是与许光有关。一头扎进家乡建设中的他,为新县带来了很多变化。

工作中,许光不只凭借一腔热血,而且思路清晰超前,考虑周全。1976年,湖北红安县和新县联合搞军民大演习,演习还未正式开始,许光带领新县方面训练,为研究战术,他经常和民兵干部一起探讨至深夜,该怎么部署、怎么去做,提前想得非常细。白天,他又手把手指导民兵。在许光的带领下,新县的训练做得相当不错,红安县方面主动建议许光做这次军民联合大演习的指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光要经常下乡支农、驻队训练民兵。除既定工作外,他还积极挑选一些思想觉悟高、学习基础好的人去考察,为生产队培养骨干。“那时候他还是科长,能想到驻队干部走了以后,还有后继力量去领导,说明他的思路很宽阔。”丁进先说。而他生前好友、新县原常务副县长韩文定,曾担任过新县千斤乡党委书记,和许光一起在千斤乡工作过一个月,他分析说,思想高度决定着思路,正是因为许光有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思想,他才总是心里装着工作,处处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他是新县县委领导层中间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