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天福 见习记者 李 浩
作为首届河南最美村官信阳市唯一入选者,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党支书江世学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傲气。说起江湾村的发展规划,江世学像“指挥长”一样,向我们描述着江湾村的致富路。
拆“补丁”
最初交到江世学手中的担子并不轻松,位于大别山北麓的江湾村属于浅山丘陵地貌,交通不便又无任何矿产资源,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同时还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劳务输出大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江湾村成了“空心村”。
“空心”并不是最可怕的。撂荒的土地,四处林立的坟头,分散破旧的村民楼,使江湾村就像历经风雨沧桑,走过艰难困苦,拆了又缝、缝了又补的一块“大补丁”。
“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江世学暗自下定决心。
涤瑕荡秽不可能功在朝夕。从1999年开始,江世学带领村民对全村16个村民组进行综合整治:宅基地复垦,迁坟填坑塘,平整道路,硬化渠道排水沟,修建水工建筑。集中治理民房散乱、统一规划自建房、查漏补缺基本配套设施、美化村容环境、搭建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江世学就像是“排头兵”,永远冲在最前线。
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江世学说这是他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那时候村民不理解,你要迁人家的坟,填人家的塘,人家可不愿意了,我们村干部就带头干,什么事冲在最前面,村民就没话说了。”
现在的江湾村,一幢幢“洋房别墅”立起来了,休闲娱乐的明珠广场空出来了,漂亮的路灯亮起来了,自来水送到家了,有线电视送到门前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
办“银行”
土地聚集起来了,但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土地又成了江世学头疼的事儿了。
早在2008年,就有村民通过口头协议把土地让邻居或者亲戚种植,但是如果年景不好,收成上不去,邻里之间就容易发生口角。村民们私下的这种做法给了江世学灵感。当年年底,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给了江世学成立“土地银行”的灵感,办“土地银行”,对现有土地综合运作,成为土地撂荒的“良方”。
一场全村大走访大调研开始了,几乎每个种田大户都受到过江世学的亲切“召唤”,调查结果令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90%的村民认为这种形式很好。本着自愿的原则,2009年,光山县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江世学没有想到,他居然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家“土地银行”!
“自从江世学当支书以来,我们家的变化很大,田地承包给村合作社以后,我们两口都能腾出时间挣钱了。”村名苏坤瑞谈笑晏晏。
搭“金桥”
“我们做的事,将来后人会评价,得做实事。”江世学说。
十多年以来,江世学为村民们搭建了一条条致富“金桥”。
华英养殖小区、生态养鸡场、天然渔场、莎特黄梨种植区、苗木花卉基地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金麦源食品加工厂和麦语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解决了当地百余人的就业问题。
2010年,江湾村党支部与北京久世兴建安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党支部结成共建党支部,输出务工人员800余人,募得资金50余万元,用于村里建设。
光阴流转,物华阜新。
走进现在的江湾村,楼房白墙红瓦、错落有致,道路敞亮整洁。70多岁的老人江召顺说:“感谢江支书,往年好的吃不到,现在好的吃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