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早的品类之一。虽然竹雕多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所以竹雕历来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其与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合称为“竹、木、牙、角”。

在拍卖市场,竹雕拍卖显得有点“沉寂”。与往年动辄千万的成交价相比,去年竹雕拍卖的价格可谓是“平易近人”。作为收藏市场中的小众项目,在市场调整时期,还能保持稳定的成交价与成交率也殊为不易。

有史料记载,中国竹雕在西周时期出现成品,到了明清时期,形成百花争艳的格局,并达到鼎盛。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质获得极大提升。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竹雕艺术的发展使大量艺术家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载入典籍的竹刻家就有二三百人之多。随后,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派和金陵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凤等为此派代表人物。

嘉定派的创始人朱鹤,创深刻法,包括浮雕和圆雕技法,主要特征是“高、深、透”,也就是“薄地阳文”的雕刻形式。朱氏竹刻用刀如运笔,人物及动物神态自然,对后世嘉定派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金陵派创始人濮澄创浅刻法,其雕刻技艺与嘉定派相反,技法特点是不追求精雕细琢,只就竹材的天然形态稍加凿磨,所以当时人称“大璞不斫”。

竹雕技法除了浮雕、透雕、圆雕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竹雕技法叫留青。所谓留青,就是在带有竹皮的材料上用平雕技法雕刻,但图案是由留下的竹皮部分构成。在雕刻时,竹刻家构思好图形后,把多余的部分去掉,露出竹子的肌理,成为图案的衬底。竹皮青且坚硬,经过年久把玩之后,色泽转深,莹润光洁,年代越久颜色越深,图案也越清晰,手感越好。据说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留青竹雕藏品往往价格更高,更受藏家的喜爱。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自从拍卖伊始便有竹雕作品上拍,拍卖场上的竹雕作品主要有笔筒、香筒、臂搁、扇子、手把件等。在近几年的古玩收藏市场上,竹雕作品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也在节节攀升,尤其是出自名家之手、品相好、工艺精的“尖儿货”,在市场上的表现相当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竹雕曾创造出了千万元的高价,但有专家认为,大量竹雕拍品市场价格仍偏低,未达到其理想价位。拍品价格的走高或偏低,都是紧随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成熟涌现的。一件竹雕的完成需要很长时间,从挑选竹子,到材料的处理,再到构思、雕刻,直至逐步成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另外,经过时代的变迁保存至今,品相完好的名家落款竹雕相当稀少。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竹雕的精彩之作将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就目前来看,受文人器重的名家精品,其关注度会越来越高。

竹雕从收藏上讲,和其他艺术品有类似之处,就是要注重年代、工艺、品相和名家。但历史上名留史册的大家作品毕竟有限,能够保持品相良好、留传至今的更少,所以,名家真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出现也必定价格不菲。有实力的藏家可以从一些声誉好的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购买,虽然价格高一些,但质量比较有保障。

不过,虽然近年来高端拍品价格快速提升,处于中端拍品之列的竹雕则有很大上升空间。虽然竹雕拍品创造出令人欣喜的高价,但总体而言,大量竹雕拍品的市场价格还是偏低,远未达到其理想价位。

(中 奢)

支招>>>

收藏投资竹雕小窍门

一、雕刻技艺精美。竹雕的材料易得,价值不高,因此,竹雕的艺术性就成为断定其价格的重要环节。竹雕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刀工的好坏、造型是否有特点、是否具有文化内涵,是影响竹雕价格的原因。在选购时通常还要把握竹雕的精美程度,使其具有收藏价值。

二、雕刻者的名气。有名人名款的竹雕作品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相比普通竹雕高出很多。并且作品的稀有性也决定竹雕作品的价值,竹雕作品流传有序、同类作品出现得越少,越会受人瞩目。

三、竹雕的品相和年代。竹雕器多为传世品,如果保存不当,品相就会受到破坏,自然影响其价格。一般情况,质地好、无损伤、纹路自然、竹皮呈红色的作品往往价格高,且更为走俏。竹雕也并不是年代越久远越珍贵。竹雕工艺的鼎盛期在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那些讲究刀法、精雕细刻又注重造型的文人竹刻器也主要出现在这个时期,从清嘉庆年间起则开始衰退。

四、作品的来源也是影响竹雕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经社会公认的文物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的精品,或者经过著录的作品,由于其艺术价值、收藏保值性毋庸置疑,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所以一旦现身市场,就会成为交易中的焦点,买家都会趋之若鹜。 (中 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