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韩蕾)近日,记者获悉,在全国生态文化村经验交流会上,我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郝堂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据了解,“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立足农村、面向农民,从国家的基础单元做起,目标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伟大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化“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加大社会适应力和时代价值,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郝堂村地处我市近郊,距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全村人口2295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1900亩。如今的郝堂风景如画,但是三年前,这里却闭塞、贫穷,为了改变现状,2011年4月,平桥区抓住被批复成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契机,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以郝堂村为试点,实施“郝堂·茶人家”项目,摒弃大拆大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发展、文化涵养和社会建设各方面,由此揭开了郝堂村巨变的序幕。

文化和生态是村庄得以延续的血脉,在村庄规划中,郝堂村注重保留村落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封山育林,严厉打击砍树、卖树、烧炭等行为,村里120棵百年古树被贴上保护标志,进行重点保护;引入生态污水处理技术,集中建设无动力湿地污水处理系统1座,推广家庭湿地污水处理系统5座,通过创意设计,在污水处理湿地旁建起茶社、书吧;在农田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在村旁道路播撒乡土花草美化环境,着力还原农村本色;房屋改造过程中,原则上不批新宅地,充分利用旧宅地建房并向空中发展,把节约集约用地落到实处。

郝堂新村建设不仅考虑房屋和院落本身,还把房屋建设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古老的磨盘、重装的水车、废弃的猪槽都成为设计元素。具备豫南特点的狗头门楼、青砖布瓦,劈柴垛起的柴扉墙,精心修葺的土坯房,随意装点的小竹林,绿叶成荫的参天古树,青山薄雾中的小桥流水,都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