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见习记者 黄宁 马迎春

漫步在林荫成道的浉河畔,行走在风景如画的郝堂村,泛舟在碧波荡漾的南湾湖,攀登在云蒸霞蔚的鸡公山,信阳人陶醉于天地造化、天然氧吧。然而,当“十面霾伏”侵袭了大半个中国,如何捍卫这一方山清、水秀、天蓝、云淡的“净土”,生态和发展如何兼得,成为摆在信阳人面前难以求解的考题。

英雄的大别山儿女没有退缩。他们未雨绸缪,科学求解,抒写了一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优秀答卷……

市长乔新江在香港城市论坛上自豪地宣称,生态文明是美丽信阳的核心竞争力。

“牺牲生态赢得发展的范本俯拾即是,信阳人绝不能重蹈覆辙!”市委书记郭瑞民掷地有声的话语如警钟长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信阳拧紧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对不符合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要求的工业企业,一律不予批建,不予立项,不予批地,不予贷款。对未通过环评的违规违法企业、项目,从严从重查处。

让工业产业发展趋向生态,是信阳当政者的睿智选择。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战略支撑产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无不彰显着信阳生态经济独特的魅力。

绿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信阳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信阳着力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生态发展,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信阳茶叶、潢川花木、山信粮油等绿色品牌进一步打响,“农业大市”正向“农业强市”迈进。

守护信阳生态,信阳人众志成城。 “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清洁乡村工程”,三大工程深入推进,向大气污染宣战,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拉开帷幕。守护、建设、传播信阳的自然之美、环境之美和人文之美,信阳人一直在路上!

新县2011年在全省率先城建成功省级生态县,商城县创建工作于通过了省环保厅的技术核查。平桥城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浉河区、鸡公山管理区、罗山县重拳出击保护饮用水源地……南湾湖被纳入“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全国17个首批试点湖泊,9000万元中央资金将为南湾湖饮用水源地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著名环保达人、绿色行者叶榄,足迹遍及国内31个省份、12个国家,用执着的行动诠释着信阳人对生态保护的风采,荣获中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奖”、中国青年志愿者最高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中国旅行领域最高奖“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奖”。

潢川志愿者协会、息州义工、罗山社工协会等一批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他们在扶弱济困的同时,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绿色出行,捡拾垃圾,宣传低碳生活和环境保护。一个又一个骑行组织成为信阳“公益环保先锋队”,他们“爬一座山,清一条路”,“弯腰一秒,拾起垃圾”,用骑行诠释自行车的健康、环保、时尚,在体会运动快乐的同时,担任着环保志愿者的角色。

9月11日,由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的“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第一站选择在郝堂。这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和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再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

青山、绿水、乐土,美丽村庄弹奏着动人的乐章;生态、文明、富裕,信阳人民描绘着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