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中学 九(2)班 张 祯

辅导老师 周显宝

萧瑟的秋日,倚窗坐在竹椅上,在茶香的飘荡中,轻轻地翻开一本书,怡然地读着。想起不久前与爸爸的一次聊天,偶然了解到他们过往的藏书,于是,尘封已久的历史缓缓露出真颜。

1944年,爷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日子平淡而朴实。曾祖父虽目不识丁,却极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从一个亲戚那里求来了一本半成新的《红楼梦》,作为爷爷童年的读物。当年,村里人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更别提有书看了。因为有书,爷爷成了村中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

时间如白驹过隙,昔日少年成长为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爷爷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然而,世事无常,一场空前浩劫来临,《红楼梦》被人称作是“资本主义的大毒草”。爷爷迫不得已烧掉了他曾经视若珍宝的书,取而代之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

迷雾之中总有些许光芒。“文革”结束后,爷爷奶奶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父亲。所幸的是,父亲的青年时代,在书籍的选择上,变得多样起来。父亲爱看《谁是最可爱的人》与《红岩》,他通过这两本书认识到民族大义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便偷偷拿着户口本报名参军,踏上了军旅的征程。

后来,父亲退役回家,与母亲相识、相恋、相依,成了一名上班族,小日子安详宁静。悄然间,不知何时刮来一阵“下海”风潮,父亲的同事纷纷辞职回家做起了生意。他也心痒难耐,又正值工厂不景气,便辞了职,做起了个体经营户。父亲买了不少《下海需注意》《经商宝典》这类营销书籍。彼时,这些书畅销至极,许多年轻人想要“下海”创业,都爱买上几本回家细细研读。

十年后,我呱呱落地,光荣地成为大家庭的第四代成员。光阴变迁,十几岁的我在择书方面有更广阔的空间,有了更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大到名篇名作,小到散文杂谈,皆可入我眼。而读书方式也与父辈大相径庭,可以在电脑上肆意翻看,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于学问之疆纵横捭阖。

我只是在历史缝隙中的一个看客。在书籍中,我注视着家庭琐碎变迁,点点滴滴,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下来。我想,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