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城市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需要组织知识青年到乡村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参加抗战。”刘建民说,“这一时期,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应运而生。”

11月,河南省委通过河大进步教授嵇文甫、范文澜举办了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简称抗训班)。学员来自开封各大中学校,还有流亡到开封的外地知识青年。抗训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抗战形势、统一战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游击战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民族英雄史话、大众哲学等。

后来又成立了“河南大学抗敌工作服务团”,服务团从开封出发,沿平汉线南下,利用多种形式,播撒救亡种子。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封各界人士成立的救亡团体,使当时的开封成为全国瞩目的中原救亡中心。资料显示,在抗战初期奔赴延安的各界人士中,河南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位。

12月中旬,济南失守,豫北吃紧,形势日趋紧张。省委决定提前结束抗训班,学员一部分北上送往延安;一部分组成“农村服务团”,在范文澜等人的带领下,沿平汉路(北京到武汉的铁路)南下,深入广大城镇乡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经过动员,近百名学员参加了服务团。团内划分为宣传、壁报、戏剧、歌咏、生活、保卫等小组。1938年1月底,服务团到达舞阳,通过演街头剧、教唱救亡歌曲、出时事壁报、画宣传画、办夜校和识字班、协助舞阳青年救国会开展活动等,使舞阳很快成为河南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服务团又先后到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南阳等地,所到之处走乡串户发动群众,组织妇救会、青救会、农救会等救亡团体。11月,受省委指示该团编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信阳挺进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大抗敌训练班培养出一大批抗日干部。这支队伍深入农村,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