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静 钱洪波 聂建武

位于新县田铺乡境内的黄毛尖,海拔1011米,有大别山第二高峰之称,这里山高林密,群峰俊秀。从山脚到山顶,盘旋着一条10公里崎岖的山路。半山腰的十几间房子,在静寂的群山中显得格外耀眼,这儿就是新县田铺乡陶冲小学。

在这所群山掩映的学校中,一位山一般沉默坚韧、无私奉献的汉子,已默默坚守35载,他用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山外世界的窗,他,就是王家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干1年是兴趣,干10年是坚持,可他一干就是35年,习惯早已升华为信念。

1980年,高中毕业的王家良,放弃了与同学一起到大城市打工挣大钱的机会,孤身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圣宫教学点任教,这里山道崎岖,河深路险。一排东倒西歪的土坯瓦房,两间阴暗潮湿的教室,20几张残破不齐的桌椅,27个鼻涕娃,这就是他眼中的学校。为了改变教学条件,他带头捐出一年的工资,带领乡亲干了三个月,使学校焕然一新。而他在这里一直坚守到村校撤并才转入陶冲小学任教。

一直以来,王家良吃住都在学校,陪伴学生的时间远远多过家人。20几个不同年级的娃分布在一河两岸的6个自然村,学生上学极不方便,教学时间不能保证,他只好白天在学校上课,夜晚背起了小黑板,走村串户地为学生巡回补课。除了教学,他上山砍柴、下厨做饭,照顾住校学生的饮食起居。30多年来他总离不开“情有独钟”的三尺讲台,放不下心心念念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家良一直念叨的话。作为教师,他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之以德,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为了学生安安全全过河,他总是在放学时将孩子们一个个送至对岸。冬去春来,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已经记不得多少次滑倒在冰冷的河水里,被尖利的河石划破手脚,却顾不得后怕、顾不得包扎,一身冰水将孩子送回家。

陶冲小学留守儿童居多,很多孩子住校。一个冬天的夜晚,住校生胡晓丹突发急性阑尾炎,痛得在床上打滚,在校值班的王家良顾不得天寒地冻,背起她徒步赶了十几里山路送到麻城市福田河卫生院救治。而在了解到胡晓丹家境贫寒情况后,王家良又偷偷替她交了医药费。

山区孩子中途辍学多,从教30多年来,王家良早已不记得做过多少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刘林是王家良十几年前的学生,家庭极度贫困,父母不得不让孩子辍学务农。王家良硬是到家将他“劝”到学校,并承担了刘林三年的学习费用。甚至在农忙时到他家帮忙做农活。提及此事,已然功成名就的刘林感激地说:“当年多亏了王老师,不然我还在大山里啃黄土。”

35载的教学生涯,物质上的贫乏王家良甘之如饴,精神上的富足总让他笑口常开。

“我是幸运的。”王家良常这么说。35年来,从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到市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他的荣誉证书厚厚一摞。更欣慰的是,那位差点辍学的小刘林已经是留美博士后,一趟趟背过河的王大学在外交部工作,做梦都想飞翔的魏泽武成为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说话都害羞的吴金钊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如今的王家良可谓是桃李天下,满园芬芳。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王家良就是这样一个人,默默奉献,无私坚守,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山区孩子们的心中,用35载光阴与汗水催生希望、助其成长。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王家良。是他,让爱,在大山深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