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我市人民曾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并留下了一大批革命先烈战斗的足迹。抗日战争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本报记者 曾宪科 杨长喜

回忆过去 不堪回首

戴南园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他出生于1922年,今年已经92岁高龄。老人当过兵,他从军,就是因为日本的侵略。

在戴南园的记忆中,日军侵占他的家乡是在1938年。日军侵占之后,很多地方都有日军的据点,浉河上原先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上就有日军的一个据点。

有一次,戴南园前往现今位于建设路的教堂那里去看望三姐。由于是年轻人,他走路比较快。就因为走路快,他被盘查,因为在那个时候,走路快的人在日军眼里就形迹可疑,有可能是他们眼中的特务。“当时有两名宪兵和两名伪警察就拦住我盘问,嘴里喊着‘派司’,要我出示。这东西老百姓都念‘帕斯’,就是良民证。我没有良民证,就告诉那两名伪警察,我就是桥头村的,菜地那里的。后来那两名伪警察就跟那两名宪兵说了,估计也是看我年轻,他们就让我走了。不过后来想起来还有些害怕,真怕被他们抓走了,在那时候,抓走了可就出不来了。”戴南园说道。

日军经常在他走过的那座桥中间杀人。戴南园说,那时候浉河没有治理,到了水浅的时候,河两岸就被附近的老百姓搭了许多简易棚作为交易市场,当时那个市场的繁华程度并不比现今的浉河大市场逊色,日本人就在桥上杀人,很多人就能在市场上看到。“那时候经常发大水,日本人在桥上把要杀的人的衣服先脱了,然后就拿那人当靶子,用刀刺了之后就扔到河里,人就被河水冲走了。”戴南园说道。

最让戴南园印象深刻的,是附近的万人坑,当时戴南园经常见到日本人在现在浉河附近的玻璃厂那里杀人,那里也因被杀的人太多而被称为“万人坑”。“每隔一段时间,日本人就会开着车,拉一车人过去,把人的衣服脱了,然后砍上一刀,不管是否砍死,都踢到万人坑里。”戴南园说道。

在戴南园的印象中,日军的暴行随处可见,到处可闻。“天天都在死人,不是这里死,就是那里死。”日军的侵略行为让老百姓没有一点安全感,戴南园也离开了家乡,在潢川县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毅然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保卫家园 奋勇反抗

日军的暴行给信阳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激起了信阳人民的奋勇反抗。从普通民众到军队,每个人都希望把侵略者赶出家园。

在我市,就有一场很有名的战斗,就是贤山阻击战。浉河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海珠向记者介绍了这段历史。

1938年5月,中日徐州会战结束不久,侵华日军接着又发动了攻占武汉的侵略战。信阳位于大别山北麓,南襟全楚,北屏中原,又有平汉铁路贯穿南北,是武汉之北大门。由于信阳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侵华日寇在进攻武汉作战的谋划之中,就把攻占信阳,突破大别山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1938年8月22日,日寇发出攻占武汉的命令,并不断向武汉外围发起进攻。10月6日夜,侵华日寇第十师团以一部兵力在信阳南20公里处柳林镇附近切断了京汉线。10月11日侵华日寇第十师团冈田支队由信阳东的五里店向信阳逼近。

就在信阳城即将沦陷的关键时刻,国民党驻防信阳一带所有军队如潮水般向桐柏、南阳溃退,但驻守在信阳西郊贤山北麓长冲口的第一军78师468团第3营,在洪守慈营长的带领下,全营战士巍然屹立,怒目而视,剑拔弩张,严阵以待,坚守抗敌岗位。10月11日深夜,敌第十师团先头部队行至距信阳城十华里的大土门东边,在一个村庄暂歇。当大部分人和马都聚集在稻场上,少数人进屋搜寻并准备做饭之际,寻敌阻击的洪守慈部搜索排正好歇息在该村庄对面名叫七里岗的山头上。虽然距离仅有200公尺左右,因夜深林密,未被敌人发现。于是,他们趁敌人立足未稳,使用掷弹筒和轻机枪,居高临下,一齐向敌猛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全部被歼。其军曹、伍长均被击毙。凌晨,待敌第十师团主力赶到时,他们早已胜利返回防地。天亮,敌人发现贤山飘带岭西高地的守军时,便向高地发动了疯狂的猛扑,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敌人向山上的冲锋都被打退了,而且,伤亡相当惨重。后来,敌人恼羞成怒,调来了炮兵连队向山上耕地似的一排排地发射山炮,把飘带岭以西的两个山头整整削掉了一尺多厚。这时,日寇冈田支队已由中山铺逼近信阳城,师长刘定祺闻讯带领78师仓皇逃遁。但是,468团第3营却始终坚守阵地,寸步不让,直到弹尽粮绝之时,敌人攻上山头,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肉搏战。最后,全营将士在孤立无援之中一同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信阳人民曾在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中共豫南党组织努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豫南沦陷后迅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四望山抗日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先后从这里出发,联络鄂东、鄂中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并在此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豫鄂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粉碎敌、伪、顽的“扫荡”“清剿”,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为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9位信阳籍的抗日英烈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罗山籍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团副团长的顾士多、光山籍任中共豫东南特委常务委员官楚印、新县籍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商城籍任八路军第129师358旅769团3营营长赵崇德、固始籍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陈锦秀、光山籍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孔庆同、新县籍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肖永智、新县籍任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韩明柱、罗山籍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

9月1日上午,“胜利之光·信阳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9周年”专题展览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开展。全市30多个机关团体近860人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承办,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9月3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贤山的抗日战争信阳战场旧址纪念碑前,并向阵亡将士和在战争中牺牲的信阳人民表示纪念。纪念碑前,已经有市民敬献了鲜花,也有人为他们敬上了两杯水酒。记者也采了一些鲜花,敬献在碑前,并鞠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