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楠

第一时间把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装进自家菜篮,这是不少市民的期盼。自去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先后建成31家平价蔬菜商店,从蔬菜基地直接供应蔬菜,这让市民的期盼得以实现。这样快速的直采模式即为农超对接,它搭建起了蔬菜的“短途旅程”,富了菜农、笑了市民。

平价商店: 新鲜多样,价格便宜

8月26日早上,在军韵花园小区内的平价商店里,店主唐祖胜夫妻俩正忙着将新鲜的蔬菜整齐摆放在干净的货架上。记者看到,货架上规定的15种平价蔬菜已被标示出来,黄瓜每斤1.88元、冬瓜每斤0.88元、青椒每斤1.68元、生姜每斤10.88元……

看着货架上鲜嫩的生姜,小区居民赵阿姨喜笑颜开:“你看看这生姜多好啊,一斤才要10.88元,比菜市场里便宜好几元钱呢。”距离军韵花园小区最近的是谭山包菜市场,小区居民出门买菜,需要走将近3里路,对老年人来说尤为不便。“现在好了,小区里开了平价商店,不出门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真是方便。”赵阿姨说。

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羊山新区恒大名都小区的平价商店里,当日上午11时30分,宽敞明亮的店里挤满了正在挑选蔬菜的人。“商店开在家门口,我们再也不担心下班买不到新鲜蔬菜了。”小区居民秦女士说道。

虽然已是中午时分,但货架上的青菜仍然非常鲜嫩,最令人惊讶的是,有些菜虽然标着低于市场均价的15%,但实际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40%多。“我们的蔬菜是基地直销的,价格便宜很多。”店主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像这样的平价蔬菜直销店,在整个信阳市还有很多家。“2014年,我们建设的平价商店多为蔬菜基地直销店,经营品种多样的蔬菜,真正实现了农超对接。”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王伟说道,“通过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平价超市所经营的农产品价格明显低于菜市场同等农产品的价格。”

蔬菜基地:蔬菜直销,卖菜不用愁

记者从市物价办了解到,2013年我市共计投入510万元来扶持全市11个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建设。2014年,通过实地查看、组织验收,我市预计再将扶持十几个蔬菜基地建设,以充实壮大市民的“菜篮子”。

政府的大力支持让罗山县庙仙乡的众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姜涛打心眼儿里高兴。他的合作社有近5000亩土地,生产的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最关键的是,通过与市区和罗山县一些超市及批发市场的对接,每天生产出的蔬菜从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目前,依托合作社,他还在信阳市和罗山县建立了6家平价商店,其中在羊山新区建了两家,政和花园一家,恒大名都一家。“蔬菜由基地直接供给广大市民,又新鲜又便宜,开在社区里,便民又惠民。”姜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需要再费尽心思找销路,种的菜直接在家门口就能卖完,多好!”未来,他计划5年内在信阳市建立30家像这样的平价蔬菜商店。

“按照以往一般流程,从农民到批发商、供应商,最后到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要经过4个以上环节。而农超对接则省去了中间许多环节,蔬菜成熟后由农业合作社直供超市,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超市销售,这种‘无缝’对接不仅能保证蔬菜的安全新鲜,又保证产品物美价廉。同时,直接进货的成本比市场低20%到30%,最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说起农超对接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平桥区王岗乡上马石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亮这样总结道。

农超对接:拉近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

每天早上4时左右,众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人声鼎沸,菜农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一棵棵鲜嫩翠绿的蔬菜采摘下来,分拣、装袋、配送上车,直至这些新鲜蔬菜到达县城及市区的各个商店。

伴随着运输车的快速前进,蔬菜很快便被送达目的地。早上7时左右,市区平价商店的工作人员已将满车青菜下车、分类、上架,不一会儿的工夫,蔬菜已被整齐摆放在货架上,只待顾客前来挑选。

“这里的蔬菜没有经过水洗,能多放几天,而且你看看价格,比市场便宜许多呢!”在市区一家平价商店里,顾客胡大妈一边挑选青菜,一边和身旁的人说。一番精挑细选后,胡大妈买了几棵清脆的青菜回家准备早饭了。自此,这几棵鲜嫩青菜也结束了一次“短途旅行”。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仅用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

“通过农超对接,蔬菜被直接送往超市、平价商店销售,一步到位,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所需费用和时间,同时也拉近了从田间到居民餐桌的距离。而且,这些蔬菜都是本地菜,在质量上也有保障。”姜涛说道。

农超对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农民“卖贱”、市民“买贵”的难题,缩短了农田到超市的距离,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零距离”对接,确保农民增收,同时也稳定了群众生活必需农副产品的价格。事实证明,无论是菜农、商贩,还是市民,大家普遍反映,稳物价,人心才稳、社会才稳。要想实现消费者、农民、超市的三赢,农超对接无疑是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