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八路军兵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豫西设立的一个公开机构。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渑池八路军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以下简称渑池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河南省和豫西地区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调整了中共豫西党的组织机构。这次会议不仅对豫西的抗日斗争,而且对河南全省的抗日斗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干部,发展党的组织奠定了基础。

建立渑池八路军兵站

1938年春,华北沦陷。6月,日军调集南北两个战场的兵力沿陇海线西犯,侵占开封,并企图攻占郑州,夺取中原。进而南下,配合长江方面的日军会攻武汉。蒋介石消极抗日,不顾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下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造成豫东、皖北黄泛区,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但是,日军仍有从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犯豫西的可能。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一旦日军南侵,就在伏牛、桐柏山区和苏皖边区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同时,可利用这一公开机构为地下党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带领干部、战士50多人,从延安经西安办事处到达洛阳,经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谈判,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通讯处建立后,只留下十几名干部开展工作,其余干部不能待在洛阳,来到渑池县待命。渑池距洛阳70公里,向西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可通往延安;向东经洛办可达新四军八团后方留守处确山竹沟;向北50公里经南村渡过黄河,与晋南垣曲县的关家、阳城的次坦河、晋城的东沟、高平县的未山、沁阳的壶关等兵站沟通,可达十八集团军总部。尤其南村渡口十分重要,各个系统的军队、人马和物资经常通过这里。另外,国民党驻军多在大城市,渑池是个小县城,驻军很少,这里又属山区丘陵地带,机动性较强。刘向三便决定在渑池建立一个兵站,以加强与十八集团军总部的联络,为抗战转运物资。

1938年11月,渑池八路军兵站在渑池城关小寨村建立。渑池兵站是东西过往干部往来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落脚点。1938年11月26日,邓小平、杨尚昆、宋一平等一行10多人,在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奔赴华北抗战前方,路经渑池兵站,停留了两天,由警卫排护送渡过黄河至关家兵站。11月28日,刘少奇到达渑池兵站,前后在兵站停留一个多月。1939年1月20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带随从由八路军总部来到渑池兵站,同刘少奇研究了八路军如何与卫立煌部队协同抗日作战的事项。

渑池兵站非常重视对国民党县政府的统战工作,经常与他们取得联系。县政府的官员对兵站的工作也比较支持。兵站运输物资所需车辆、民夫都如数拨给。渑池兵站建立后,在开展上层统战、接待护送过往干部、掩护地方党的活动、转运作战物资、搜集政治军事情况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成绩,对豫西党组织的建设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原局和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为及时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服)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等,于11月28日到达豫西渑池,决定在渑池兵站召开豫西特委扩大会议。

豫西成了抗日的最前沿

会议地址设在距兵站很近的一座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里。1938年12月19日,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统战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纪西(席国光)、妇女部长吴应先(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以及新密、灵宝、偃师、洛宁等中心县委和一些重点县委的负责人都已基本到齐。

为保密和安全,特委要求参加会议的30多人吃住都在这座窑洞里。洛阳八路军通讯处处长刘向三专程来渑池作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从洛阳通讯处调来一部分警卫战士和渑池兵站的警卫战士组成一个监护连,连长马明山,指导员徐世奎,负责会议安全保卫工作。

12月20日,会议正式开始,特委书记刘子久主持会议。会上,刘少奇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阐述了全会的重大意义。

刘少奇在报告中强调:毛主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为的是使全党同志明确并认真担负起我们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刘少奇还讲解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统一战线的长期性这一问题。

刘少奇联系豫西的实际情况指出,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但是,豫西地处敌我斗争的前沿,有随时沦陷的可能。因此,摆在豫西党组织面前的任务是:随时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为迎接这一艰巨的任务,豫西的党组织要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他提出要善于跟友党友军与地方人士交朋友。他说:“统一战线中有团结、有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刘少奇还传达了中共中央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调整各地党的组织机构的指示。

会议诞生中共豫西省委

渑池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了豫西党组织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方针。会议期间,刘少奇听取了豫西特委、各中心县委和一些县委的工作汇报,针对豫西地下党的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除强调要坚决贯彻执行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外,还着重指出: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日军侵占豫西时,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大力发展党,自上而下地建立各县的党组织;注意在农民中发展党员;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各中心县委改为地委;开办训练班,训练党员干部;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大量知识青年。

会议结束时,刘少奇亲自将豫西特委的负责人刘子久、王志杰、席国光、郭晓棠、吴平等召集到他的住室开会,研究组织调整问题,决定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中共豫西省委(又称豫西区党委),将特委原属的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刘子久任中共豫西省委书记,王志杰任副书记兼统战部长,纪西任组织部长,郭晓棠任宣传部长,刘向三任军事部长,吴祖贻任青年部长,吴平任妇女部长。

为了保密,决定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为偃师、洛宁、灵宝、密县、临汝五个地委的代号。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开了7天,于12月26日结束。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和党的组织发展,对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地方干部,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战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河南全省的抗战也有较大的影响。

抗日救亡风起云涌

河南地处中原,是连接华北、华中的纽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开封沦陷后,豫西处于抗战的最前沿,时刻有被日军侵占的可能。针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将豫西划分为四个游击区,准备在豫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武装保卫豫西。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对豫西党组织作了一次重大调整,决定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并将特委下辖的偃师、洛宁、灵宝、密县、临汝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以适应抗日战争新阶段的需要,加强党对豫西抗战的领导。党组织的调整,对巩固和发展豫西党的组织,推动豫西抗日斗争,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把训练干部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一结束,中共豫西省委立即在八路军渑池兵站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由各县派县委和区委的同志参加,每期三周,第一期47人,第二期40人,第三期刚开始就被国民党特务发觉,训练班立即停办。训练班由中共豫西省委宣传部长郭晓棠负责,主要开设三门课程,郭晓棠讲“统一战线”,吴祖贻讲“党的建设”,徐世奎讲“游击战术”。刘少奇在渑池期间,撰写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提纲,并把它作为党课内容在第一期党训班上亲自讲授。参加学习的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训班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为豫西各级党组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导骨干。

(据《河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