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钟

2014年7月26日,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松柏滴翠,青草铺地,哀乐低回。

在全国战斗英雄付孔良烈士墓前,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祭品。一束鲜艳的菊花伴随着朝阳斜卧在烈士的遗像边,将烈士的遗像衬托得更加端庄、英俊、安详。那面巨大的花圈,寄托着全体亲人无限的伤感,徐徐飘散的烧纸烟雾,带走了所有亲人们三十年来无尽的思念。

在付孔良烈士牺牲三十周年之际,其年迈的父母因均已年过八旬,确实无力亲自前往,便委托女儿一家三口远赴祖国西南边陲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烈士妹妹临行前,老母亲颤巍巍地掏出50元钱,再三叮嘱:多买点烧纸,带去爸妈的一份心愿!

妹妹一家人虔诚地跪拜在哥哥的墓前,细数父母叮嘱,痛叙亲人思念,任由泪水流淌,久久不愿离去。

一排排烈士墓整齐地静躺在松柏之间,巨大的纪念碑耸入云端。汉白玉大理石墓碑上,记录着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和英雄壮举,遗诏后人。

三十年前的1984年9月7日凌晨,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轮战的老山地区战场上,身为成都军区第四侦察大队侦察排长的付孔良,在奉命带领战士围攻代号1243高地战斗中,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在腹背均已中数弹的危急时刻,依然拼命坚持顽强战斗,强忍剧痛据抢射敌,后在战友们的配合下全歼顽敌13名。但在返撤途中,因气候恶劣,地势险要,救援条件有限,加之近十多个小时滴水未进,不幸鲜血流尽,壮烈牺牲,献出了仅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由于路途遥远和其他原因,英雄未能回到家乡河南信阳,而是就地埋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之一。

英雄牺牲之际,数千公里之外的母亲依然虔诚地为儿子祈祷着,父亲正在静静地期盼着儿子的平安凯旋。付孔良烈士生前也刚刚接到经人介绍的对象写来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一封信。

噩耗传来,犹如惊天霹雳。得知儿子壮烈牺牲的消息,难以掩藏的中年丧子的巨大悲痛,终于击垮了身为优秀人民教师的坚强的父亲,掩门独处,伏地痛哭,渐渐双目失明。虽为家庭妇女但却无比勤劳善良的母亲,面对不幸伤心得撕心裂肺,数次哭晕,连续数天食水难进,焦脆异常,很快白发满头。

英雄的壮举,骄人的战绩,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人们。战友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成都军区很快为付孔良烈士追记一等战功。次年9月26日,中央军委授予付孔良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号令全军向他学习。随之,全国及省市级报纸、电视、广播广泛地传颂着他的伟大事迹。

悲痛之中,平凡的父母作出了一个足让国人敬佩的决定:按照英雄的遗愿,让唯一的女儿接过哥哥的枪,继续保家卫国!

时光荏苒,三十年岁月虽去,但烈士父母对儿子的思念魂牵梦绕,从未间断。

在失去儿子的整整三十年里,付孔良烈士的父母深明大义,从未向国家和政府提出任何困难和要求。老人朴素地认为,儿子为保家卫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自己决不能给儿子抹黑、再给政府增添麻烦。因经济拮据、路途遥远和身体疾病等客观原因,三十年来老人也未能再次再次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在此长眠的儿子一眼。

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得知按照政策民政部门可以为远在外地的英烈家属报销祭奠路费时,老人一如既往地抱着感恩的心理,执着地委托家人一定要向民政部门领导转告他深深地谢意。

英雄用生命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故乡、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他们的事迹一直在激励着后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保家卫国是每个国民的光荣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国不保,小家何存?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让英雄及家人们备感欣慰的是,占地50余亩、埋葬着937位英烈灵魂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早已修缮完毕,高达15.32米、镌刻着毛泽东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的纪念碑高耸矗立,老山作战纪念馆已经建成开放,整个陵园已被松柏覆盖,绿树成荫,且花木丛生。这里已经成为革命烈士重点保护和重点参观的圣景之一,已经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解放军战士、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和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悼念烈士英灵。让英烈的辉煌业绩永载史册,让烈士的英名与江河同在,功垂千古。

如今,作为战友和亲人能够做到的,就是能前往烈士陵园看上一眼,让长眠的烈士不再感到寂寞;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到的,就是能常到烈士家中看望其年迈的父母,让老人不再因失去儿子而感到孤独。这,也许就是一种责任。

烧纸已尽,余烟袅袅,相信当得知年迈的父母身体健康和家乡亲人都好的消息时,九天之上的英烈灵魂或许能够更加安息,而且还会继续在天堂静观和祝愿着父母更加安好、亲人更加吉祥、人民更加富足、祖国更加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