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冬,武汉学生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将进步团体互助社迁至信阳柳林学校,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发动工农运动,使这里成为豫南革命的发祥地。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光山等县进步青年以青年学社、读书会、研究会等组织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为工农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922年初,中共北方区委、武汉区委向信阳铁路派遣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信阳铁路分工会率领几千名工人卧轨截车,反抗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显示出豫南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随后,王克新、刘少猷、秦君霞、陈勉之、江梦霞、汪后之、袁汉民等一批共产党员到信阳创建党组织。1925年4月,信阳党团独立支部在信阳城内建立。在此前后,一批在外地工作、上学的豫南籍党、团员受组织派遣,也纷纷返回家乡进行建党活动。从此,豫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中共信阳地方组织引导各阶层群众联合起来,迅速掀起反帝斗争的新浪潮。同年7月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立即派干部到农村发动农民进行反封建斗争。北伐战争开始后,党组织广泛发动农民运动,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发展到50多万人。农会反抗军阀暴政,打击土豪劣绅,配合北伐军打垮了奉系军阀在豫南的反动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豫南党组织较早地萌发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从1927年冬开始,相继领导四望山、大荒坡、周荒坡、罗(山)南等地的暴动,回击新军阀的反革命屠杀。1928年夏,光山县党组织配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开辟鄂豫边柴山保革命根据地。1929年5月6日,商城起义一举成功,成立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开辟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同鄂豫边、皖西两块红色区域连成鄂豫皖苏区。1931年2月红四军第十师解放新集(今新县县城)后,鄂豫皖苏区的党、政、军领导机构相继设立于此,新集遂成为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和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地的红军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为当时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至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达到极盛时期: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6个正规师、4个独立师、1个少共国际团,近5万人;地方武装达20万人;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万。其中,商城、光山、新集、罗山、潢川、固始等地都建立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府。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留下的红军部队重建红二十五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抗日后,重新组建了红二十八军,信阳、罗山、光山、商城、固始等县建立了红军便衣队或游击队。苏区人民与红军同甘共苦,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革命红旗一直飘扬在大别山上。 (浩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