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干工作时间长了,退休了也不想闲下来,照看好孙女后,就养一些花草,只要不闲下来就感觉舒服多了。”今年刚从环卫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侯喜梅笑着对记者说。从1983年开始工作到2014年退休,31年来,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冬雪严寒,侯喜梅总是手握一把扫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仔细清扫脚下的每一寸道路,用辛劳和汗水扮靓城市美丽的容貌。

不怕脏不怕累 只为街道更洁净

1983年,年仅19岁的侯喜梅高中毕业后,放弃工厂招工指标选择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当清秀瘦弱的她第一次握住那把大扫帚却感觉并不轻松,每挥动一下臂膀清扫地上的落叶和垃圾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几个小时下来,由于拿扫帚的姿势不正确手掌上竟磨出了血泡。“以前上学或者在家很少干这种重活,第一次扫大街才觉得环卫工作又累又辛苦。”侯喜梅回忆说。

后来,在老环卫工人的教导下,侯喜梅掌握了扫地的动作要领,省了不少力气。为了按时清扫完街道,侯喜梅每天总是比别人提前一小时开工,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她负责清扫的街道总是干干净净,卫生环境保持得最好。到了晚上回到家里,侯喜梅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手臂酸疼得连饭碗都端不稳、筷子都拿不住,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她请假休息一下,但是侯喜梅坚持不休息。第二天她依然是最早来到工作岗位的那个人,再脏再累从来没有抱怨过,一个月后侯喜梅一丝不苟、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同行树立了榜样,更赢得路人的尊敬和赞誉。

受委屈不抱怨 平凡工作也出彩

“当环卫工经常遭受别人的轻视,还会受到一些不文明市民的刁难。”侯喜梅说。有一次侯喜梅在大街上扫地遇到初中时候的同学,同学对她做环卫工非常不理解和鄙视,更多的时候是受到一些市民的刁难。有一次侯喜梅刚把路面清扫干净,一位男士端着一盆垃圾“哗啦”就倒在了干净的路面上,侯喜梅走过去好言劝阻,却受到对方的谩骂。

遭受委屈后,侯喜梅很是难过,后来在同事们耐心劝导下,她认识了环卫工人的责任和环卫工作的真正含义,更为自己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胆怯而羞愧脸红。从此,侯喜梅继续坚定地做好环卫工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平凡中也能有大作为。

热心肠乐助人 用爱心温暖同事

“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互相关心照顾。”侯喜梅说。

当得知环卫工人翁应虎身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因家境贫困无法住院治疗时,侯喜梅第一个带头捐款,并号召社会上其他人积极募捐,使翁应虎得以及时入院治疗。环卫工人李华忠,工作时不慎左腿骨折,第一时间他拿起手机想到的就是告诉侯喜梅,侯喜梅立即赶到现场,把他送到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

31年来,侯喜梅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环卫事业,工作期间负责东方红大道西段、中山北路等5条主干道的日常保洁管理工作,作业面积近17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开展“六城联创”以来,为创新机制、科学作业,她率先提出了“班次作业、无缝管理”新理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侯喜梅先后荣获河南省市容环境卫生先进工作者、第五届信阳市“十大女杰”、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被评选为浉河区巾帼建功标兵,还当选为浉河区出席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如今虽然退休在家,每次出外看到街道上有垃圾,侯喜梅总会把散落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能够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我觉得既光荣又自傲。我们脏了自身,却换来了整洁的居住环境,苦点累点也值得了。”侯喜梅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