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日报》记者 张传豪
“风生水起看工业”。拿起信阳本地的报纸,一个醒目的专栏在提示读者,这个城市对于发展工业的愿望多么迫切。
明确方向,兴起一个产业
“作为老区,信阳经济实力弱,弱在哪里?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小康,靠什么?”信阳市委、市政府对信阳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没有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支撑,信阳必须补齐工业“短板”,加快工业化进程。
如何跨门槛、补短板?后起的信阳急而不慌,在纵观经济发展趋势和汲取兄弟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谋定而后动。
信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对未来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这是当前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信阳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链条图谱进行认真评审,全市所有集聚区的产业链图谱已经成型。依托产业链图谱发展工业,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总结出了“四一”招商法: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
明确一个方向。全市13个省定产业集聚区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打造主导产业,努力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选择一个地方。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选择一个与园区产业关联度高、优势互补效应强的地区开展集中招商、集群招商和专题招商。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的撒网式招商方式,实现由“定向”招商向“定点”招商的根本转变。
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就是集中一年或数年的时间,坚持定向招商、定点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区招商的长效机制,推动集聚区加快发展。
目前,该市各产业集聚区均依托各自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战略支撑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吸引了中铁集团、中国兵器总公司、中建七局、上海宝冶、中国维维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信阳投资兴业。
集群引进,凤凰翩翩成群
2011年1月落户的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较早驻扎信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的一家企业,当年8月,第一条液晶屏模组全自动生产线便正式投产。公司生产的TFT液晶屏模组,主要用于液晶电脑显示屏和液晶电视显示屏的生产,客户包括南京的中电熊猫等,而三星、LG等知名企业都要找中电熊猫采购液晶显示屏。
“公司在行业内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对企业的大力扶持。集聚区内的电子产业孵化园建有标准化厂房,政府将这些厂房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最初的3年,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租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尹伟光表示,集聚区的“高配”基础,赢得了企业的青睐。
单个凤凰难筑巢,成群结队才是景。信阳对进驻企业最具吸引力的是其产业集聚区的宏伟规划——— 大量关联企业的进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吸引了配套服务企业的跟进,减小了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构建了联手合作的发展舞台,营造了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成长环境。
2012年4月,星天空数码(信阳)科技园智能手机生产线在这里正式投产,信阳人从此有了自己生产的智能手机。
星天空数码(信阳)科技园由星天空数码连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8亿元,是集研发生产、电子商务、增值业务、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数码科技园,由旗下全资子公司信阳市东森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管理及运营。
“信阳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北靠中原南望江淮的巨大消费市场,都非常适合电子产品生产,而这里的电子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一个‘家’”。谈起企业在信阳的发展,信阳市东森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浩腾说,重视集群引进,拉长产业链,对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星天空数码自2012年4月进驻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以来,不仅自己累计投资3.2亿元,手机生产线发展到12条,生产出拥有信阳自主品牌的手机“搜神1号”,而且在其积极牵线搭桥下,集聚区还与深圳手机行业协会就企业“抱团转移”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信阳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进驻企业超过50家。
按图索骥,打造产业高地
“信阳市最有效的招商举措是‘图谱招商’。”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绘制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图谱,并“按图索骥”开展针对性招商,解决了向什么方向发展和依托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信阳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开园仪式上,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说:“200多家手机企业集体走出广东,落户中部,开创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先河。” 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以家电类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核心,以OLED、蓝光、HIFI等高新技术为依托,确定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三大产业链,形成主导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目前,已有64家电子信息企业在集聚区落户,总投资200亿元。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工作交流会在信阳召开,伯皇电子产业园投资45亿元的手机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 6家家具生产企业同时入驻……
信阳市借助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博会、京津冀经济技术合作等平台,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了电子信息产品项目、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浙商纺织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催生了一批产业,这标志着信阳工业发展方式实现了质的转变,工业企业规模不再单纯追求量的突破,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产品制造项目的同步发展。2013年,该市13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780亿元,增长28%;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增长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7%,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信阳13个产业集聚区,涉及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信阳一直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载体,坚持产城互动,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说,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抓住了产业集聚区,就抓住了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
(原载2014年5月19日《皖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