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清代以前的13部史、诗书中关于谢氏起源的记述情况如下:

《世本》等为依据的4部,直接记述谢氏为黄帝任姓之后。多指夏商时代之谢。按照三代“祸乱并兴”而“亡其氏姓”的史实,这部分人早已沦为只有名而无姓氏的奴隶了。

以《诗经》为依据的9部,诠释周封谢氏起源,其中8部解读诗中出现的召伯、申伯为一人,即召伯虎(召穆公)姬姓分支召氏,都是黄帝之后。

只有1部是清末岑仲勉说宣王舅姜申伯,炎帝之后。以北宋著名学者欧阳修(1007—1073)与清末大半生混迹官场,晚年潜心史学的岑仲勉(1885—1961)为例,前者长于后者878年,应以前者的解读为准。

另外,出席中国谢氏源流首届学术讨论会(1991年10月20—22日在南阳召开)的八省市的学者,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李江浙、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钱林书、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陈连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何光岳、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乾瀠、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委彤良翰、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艾延丁等和(已故)姓氏学者谢钧祥皆认为谢氏为黄帝之后。

武汉大学历史系阙勋吾教授主编的辞书指出:“召公,又称召穆公,穆公虎。姬姓,名虎。周初贵族召公奭之后,周厉王、周宣王时大臣。周厉王暴虐专政,人民怨愤,他曾劝谏。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围攻王宫,太子静藏匿在他家中,国人闻讯前来捕杀太子,他为了掩护太子将自己儿子冒充太子替死。后来厉王去世,他又与大臣拥立太子继位,即周宣王。宣王时,曾率军南征,战胜淮夷,并奉命驻守南方,经营谢邑,以封申伯。《诗·大雅·江汉》曾述此事,可资参考。参见《史记》卷四《周本纪》。” 这段文字,说明召公战胜淮夷,以功赐申伯封号。说明召伯、申伯为一人,姬姓分支召氏,黄帝之后。

综上所述:谢氏为黄帝之后。周宣王以前,任姓之后谢氏,已“亡其氏姓”,所以在平定淮夷之乱后,周宣王改封舅召伯为申伯,于邑于谢,旨在“兴灭国,继绝世”,构筑南方屏障。召伯,即召伯虎(召穆公),姬姓分支召氏,黄帝之后,与谢氏唐序宋谱载:“至周,有申伯为周宣王之元舅,丰功硕德,聿为中兴勋戚。王命于邓州之南阳筑谢城以封之。厥后子孙世仕于周,而家于封。其后,或仕宦,或商贾,避迹远游,错处海内者,寔繁盛矣。而究其本源,同归一派,昭然可据也。”记述完全一致。召伯虎这位千古功臣就是当代谢姓的得姓开山祖(又称始祖)。

(陈瑞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