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2人荣膺全国道德模范,3人入选河南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007年以来,八县两区共涌现身边好人532人——

本报记者 韩 蕾

核心新闻

数说信阳文明榜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感动了中原,感动了全国。

昨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2人荣膺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3人入选河南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0人当选信阳市道德模范和信阳好人,同时自2007年以来,我市八县两区各自命名表彰的县区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共有532人,除了这些,我市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群体。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个好人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我市的这些好人和道德模范群体是有形的社会正能量,是一部浓缩的信阳精神,也是家乡道德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旗帜。

记者手记

文明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文明的力量让申城这片热土处处充满着关爱、感恩、坚守、奉献的气息,文明的力量正化作一种前行的动力,激励着人们投身于魅力信阳的建设之中。

从文明礼让、不随手乱扔垃圾,到爱心孝老、关爱留守儿童,再到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文明之花已在我市悄然盛开;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文明行为已经渗入社会、深入人心,社会也在一天天地转向温暖。

然而,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的“全民战争”,需要全民参与,更要持之以恒,养成文明习惯,并带动影响身边人,才能让文明之风吹遍申城的每个角落。

延伸新闻

“好人现象”层出不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而我市层出不穷的“好人现象”、模范群体、志愿群体,就是对这个基本理念最好的诠释。

从最初在青岛三跳大海勇救落水青年的魏青刚,到同心合力跳入冰窟勇救落水女孩的李峻青父子,再到在淮河岸边为救落水小伙伴而光荣献身,被打捞上岸后,双手仍然保持救人托举姿势的小英雄刘韩奇……一个个善行义举使我市“省级文明城市”的称号得以熠熠发光。

用满腔心血书写人间孝道的黄久生;强忍丧子之痛,把爱子器官无偿捐献,成功挽救三个鲜活生命的张树国夫妇;13年来坚持无偿献血67次的李涛;自筹资金、设备奔赴雅安进行抗震救灾的马致远……他们的行为感动着市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让群众有了行善之心,让孩子有了感恩之心,优化了社会环境,弘扬了社会新风尚。

“好人效应”可以燎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有了这些见义勇为模范、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在我市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以他们为榜样的团体和个人。

王少林是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抱着汇报乡亲、感恩社会的的信念,成立了该联合会。在他的带领下,志愿者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目前的1200多人,志愿者中有医生、护士、公务员、农民、学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没到节假日他们就会自发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访街道孤寡特困老人,修葺公共设施,清扫街道卫生,文明劝导路人等。在王少林的影响下,红马甲就像星星之火慢慢燎原,爱的小溪最终汇成了温暖的大海。

在我市再创全省文明城市期间,短短一周之内,市直各单位就组织了1万多民志愿者,集中展开了“志愿服务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助残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了志愿队伍,普及了志愿服务理念,努力开创公民文明道德建设新局面。

从今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寻找、发现“最美信阳人”的活动,一批批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最美信阳人”涌现出来。数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免费提供精神食粮的包信镇村民张学兰;坚守特岗,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特岗教师谢丽娜;不善言辞,却任劳任怨的环卫工人熊树华;将根扎在农田的农艺师李忠贤……他们虽然来自于基层,但是他们却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掀文明之风 营造“好人土壤”

2009年我市首次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2013年届满再创,我市再次荣获“省级文明”城市,但是,没有文明的市民,就不可能有文明的城市,我市市民的道德程度如何直接关乎文明城市、魅力信阳的打造。

为了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树立身边典型、学习身边典型,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文明素质,为打造文明城市、魅力信阳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自觉争优为原则,立足未成年人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等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163个标准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大力宣传“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招募志愿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意识。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道德讲堂”讲课210多场,听课人数4万多人次,在全市营造了“学好人、将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此外,全市还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信阳人”活动积极引导市民,积极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工作,各媒体每周都拿出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在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引领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