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洋

7月21日,正值头伏第四天,最高气温已达38℃,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但在东方红大道沿线,铺设供水管道的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的工作人员,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

下午1时,记者来到关桥附近的一处施工现场,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管道焊接。明晃晃的太阳炙烤着水泥地面,即使站着不动,依然觉得双腿被灼得慌,汗渍透过衣服清晰可见,但在仅有一米宽左右的工作区内,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服装,忙着焊接、拧螺丝。“这里是交通要道,上下班时间,车流量太大,有些工作不好开展,只能趁着中午加班。”工程部机修班班长夏海峰解释道。

施工现场,供水管在太阳的直射下,温度迅速上升,记者的手放在上面又急速抽离,太烫了。但对于夏海峰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却是“常温”,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钢管焊接时迸发出的火花温度以及双腿跪在地上的地面温度。不一会儿功夫,他和同事的衣背被完全浸湿,汗水顺着脸颊不断往下滴。焊接只是第一道工序,交接处20多个拇指粗的螺丝钉还要一一拧紧,为保证质量,每一个螺丝往往要拧4遍以上,特制的加长扳手在狭窄的作业区内,显得有点局促施展不开,更增加了工作难度。“一天下来,虽然不停地喝水,但几乎不用上厕所,全都出汗出完了。”夏海峰笑着说。

工程部副经理邹艳忠告诉记者,为早日还路于民,提升供水能力,西关到北京路、北京路到中山路、中山路到民权路口三个工作面都在同时施工,夜晚加班到十一二点更是常事。在怡和摩尔城前的施工现场,干燥的路面在车辆通过后,扬起阵阵灰尘,挖开的沟渠内全是泥泞,本以为借助机器进行的管道碰接会相对容易,但谁知道在长长的管道里却藏着一个人。“管道碰接要求的是严丝合缝,光靠机器做不到这么精细,还需要人在管道里查看指引。”工程部安装三队队长涂云辉说,从爬进管道,再到中间的调试,一路下来,爬出管道时经常是满脸通红了。“但只要居民们用水顺畅,我们的付出也算得到了回报。”涂云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