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楠

见习记者 李亚云

13年来,为了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早日康复,他一次次伸出臂膀,无偿献血超过8000毫升,演绎着一个平凡人的爱与崇高。他就是姚强,一个朴实无华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人。

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于危难

2014年2月19日,姚强在家人的陪同下,冒着大雪赶赴郑州。此时,千里之外的杭州,一位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正在等待着植入造血干细胞来延续生命。

2月20日,经过检查,姚强开始注射动员剂,以利于干细胞分泌到血液中,便于采集。注射后,姚强开始浑身酸痛,为了不影响干细胞质量,他拒绝吃药。

连续注射4天后,2月24日8时30分,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直到12时10分结束。在近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从姚强体内共计采集了19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看着从自己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空运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姚强从内心里高兴。

“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概率非常低,能有机会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生命,我是何等幸运,衷心祝愿受捐者早日康复。”此次成功的捐赠使姚强成为信阳市第10位、浉河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无偿献血13年,累计献血量超8000毫升

姚强成为浉河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实并不偶然,今年31岁的他已在无偿献血的路上走了13年。

1999年,年仅16岁的他还是一名学生,市中心血站去学校组织义务献血,姚强是班里第一个报名的。“害怕担心肯定有,但想着我的鲜血或许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便毫不犹豫卷起了袖子。”姚强说。

从此,姚强便踏上了“有始无终”的献血路。迄今为止,他已坚持13年,累计鲜血量超过8000毫升。

2008年,姚强通过报纸看到平桥区一小学生身患白血病,家人花光积蓄仍未能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难过的同时他也萌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念头。经过几番努力,2009年5月,他终于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时隔4年,2013年10月,姚强接到通知说他的造血干细胞与浙江一名患者相匹配。当下,他毅然表示愿意捐赠。“4年前,当我成为志愿者的那一刻,我就一直在为今天做准备。”姚强说。

身体力行,诚挚之心感染身边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教书育人,他还身体力行,以诚挚之心打动身边人,带领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

起初,面对家人朋友的不支持、不赞同,他费尽心思上网查找资料,给亲人普及献血知识。最终,家人朋友被他的决心和爱心打动,理解了他的做法。

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双井乡五纪小学有将近20名老师都献出了血样,成为浉河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而他的妻子也紧追丈夫的脚步,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我的爸爸献血救人,他很勇敢。”姚强的行为也深深影响着儿子,说起父亲,他总是十分骄傲,这也让姚强感到很欣慰。

“助人就是助己,谁都不能保证下一个面临困境的不是自己。一个冷漠的社会会让人们失去生活的信心。而一个温暖的社会却能挽救人心,甚至传承感恩。”采访结束时,姚强坚定地告诉记者,他将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