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宪科

在我市大拱桥社区,住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花甲汉子,了解到他的人都知道,此人不修边幅。衣着简便,生活简朴,一头蓬松的乱发下,藏着一对十分聚光的小眼睛。然而就是这双小眼睛,却像一把万分犀利的刻刀,无时不在寻找着生活中的真善美,切割着他所发现的假恶丑。也正因为这双有着天赋和善于观察的小眼睛,发现和分辨出了众多的根艺美雕,从而使他下岗20多年后,成为河南省少见的一位根艺大师。

他的名字叫段维国。

1956年出生的段维国从小就十分热爱画画和工艺,尤其对那些稀奇古怪的根雕有着独特的好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厂里当工人时就对一些杂志上的雕刻产生了想拿刀试试的欲望,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天底下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为何自己却偏偏钟情于对树根的探讨和研究。他一生中订阅的第一本杂志竟是《根雕艺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书店、报亭去瞅瞅根艺方面的书籍,哪怕看一眼,心里就好受得多。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他用节省下来的抽烟钱买了几把刻刀,第一次在一个形似人参的树根上花费了整整一天的工夫,结果刻出了一个类似古代的读书人。一个朋友见了,拉着他吃了一顿饭,给他灌了半斤酒,趁他头晕时把他的处女作拿跑了。醒来以后,他后悔不该去朋友家吃这顿饭。但他的雕刻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他到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树根、竹根或是半截树的废料。什么老鹰啊,狗啊,虎啊,猪啊,想到啥刻啥,而且刻啥像啥。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雕了一个《红岩》里的著名人物许云峰,参加河南省根艺美术展览,却意外在近百件省内外许多名家中获得了金奖。当时有人与他探讨根艺并提出想到他家看看时,由于自己家境不太好,便拒绝了,而有一位客人有一天意外来访时,才发现原来段维国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可以获奖的。

20多年来段维国参加国家和省级的根艺大赛,先后有20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和银奖,其中《天高海阔》获得第七届中国根艺大赛银奖。

从那以后,段维国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找他搞根雕或刻匾额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活儿多了,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婿也拉入门下,当起自己的助手来。昨日下午,记者无意中路过他家顺便看了看,他那100多平方米的小院内摆满了各种要雕刻的素材,还有已经雕好的,但尚未取走的一些知名画家的墨迹,如今年已93岁老人戴南园所题的《悠然居》,还有知名书画家夏映志为祝佛寺所题得《普贤殿》,还有固始老书法家李乾的墨宝等。在他的一尊正在创作的人物根艺作品旁边,有一首来自我市知名诗人陈春仁为段维国所作的一首律诗让记者兴趣大增,此诗赞道:“一刀一凿一锯成,一桌一椅一枯根。凿劈天地看轩辕,刀走龙蛇逐苍鹰。鬼斧神工雕虎豹,化腐为奇刻古今。陋室犹能出奇葩,万年朽木又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