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之行,缘于“全国百家城市党报媒体看信阳”活动。看着“河南南部,离武汉两小时车程”的地理位置介绍,没多想一分钟,拎了几件度夏的半袖就去了,来到这传说中的“北国江南”,一下火车,却没有意料中的暖热气流,阴雨的天颇有些冷,来时穿的长袖长裤一点儿都不多余,不过,阴雨中的信阳看起来更多些江南秀色,植被水系非北国可比,自有一种不胜凉风般的娇羞,而信阳也恰恰是这样一座城市,处于鄂豫皖交界地带、中国的南北方分界处,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但从革命历史来讲,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信阳却又处处透着那么一股革命的豪情壮志。

红色首府

在信阳第一次看见杜鹃花,是在去往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的路上,革命老区的山路是通畅的,但因地处偏僻,并不算好走。路两边郁郁葱葱的矮山植被从头到尾映入眼帘,正当你已经习惯了绵延无尽的绿色时,突然就跳出那么一抹粉红色,格外惹眼。到许世友将军墓和故居地时,一进大门,几株红艳的花树正在怒放,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杜鹃树。在参观完返回的路上,当再一次看向绵延无尽的绿色时,突然就对偶尔跳入眼帘的粉红色有了一个追问,难道这杜鹃也就是映山红吗?革命老区和片断记忆的革命歌曲不由得让人作出如此推断,因为这叫法太贴切了,真的是映红了山。百度一下,还真的是。还有《映山红》歌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此地此花此歌此情,不由得让人对革命老区充满了钦敬之情。许世友将军的故居和墓地在信阳新县,新县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开国将军,培育了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4.5万余人。

将军故里

个性鲜明的传奇将军许世友是信阳人。

许世友少时在少林寺做杂役,后学得一身武功。走进“许世友将军故居”,发现厨房的南墙上有一个洞,长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旁边写有“避匪洞”三个字,而且有一段文字说明:在战争年代,许世友一次回家探望母亲,遭到敌人围捕。许世友急中生智,用手掌将厨房前墙打开一个洞口,并施展轻功从屋顶逃走。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后来在翻修房子时,专门保留了这个洞口。

在革命中许世友是一位猛虎般的将军,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孝子。自参加红军后,他在睡梦中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其部队两次路过河南新县敌占区的家乡,他都冒险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请假回家看母亲。此时,离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有20年没有相见了。那天,许世友翻身下马,见自家门口走着一位老婆婆,身上背着一捆柴,许世友在那苍老的脸上寻找着20年前的记忆,母子相认,抱头痛哭。

1959年,许母已经作古。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85年刚过元旦,病中的许世友就交代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邓小平了解许世友,他思前想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辞世,享年80岁。许世友的坟茔紧靠其父母墓穴,了却了他死后尽孝的心愿。

信阳毛尖

即使不了解信阳的人也大抵知道信阳毛尖,信阳种毛尖的历史够长,有2300多年。在信阳国际茶城,一位茶商告诉我们,叶小细秀有峰尖,且清明前采的才是好茶。茶越新,价越贵。茶商拿出在我们看来一样的两袋明前茶说,今年采的卖600多元,去年的200多元,闻一下,新的好似更茶香浓郁些。不过,对不常品茶的我们来说,其实并不清楚好在哪、差在哪。

信阳毛尖的好还有丰富的历史记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上”;一生爱茶的宋代诗人苏轼感叹“淮南茶,信阳第一”。清代,信阳毛尖成为全国名茶。

如今,看茶好坏,论的是品牌价值,权威统计信阳毛尖品牌价值49.1亿元,全国排行第四。

厚重历史

信阳是有典故的城市,信阳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故事的发生地。战国编钟的出土更是震憾了世界。

1956年3月,豫南久旱。信阳城北30公里外的长台关镇小刘庄村群众在村西土岗上打井,没想到井没挖成,却挖出了中国现存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楚王城,楚王城曾是楚顷襄王的临时国都。在其古墓葬里,发现了保存完好、13件一套的青铜编钟。

1970年4月,音律准确、一钟双音的战国编钟所奏的《东方红》乐曲,被装进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的清越钟声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回响在太空。

战国编钟是信阳厚重历史的缩影,也使这片山水有了史上明确的归属:楚地。千百年来,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在这里交融。信阳,既是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也成为我国南北文化的分界线。

(原载于《包头日报》2014年5月9日B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