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彬 姚广义

韩 蕾

见习记者 李亚云

7月2日下午,烈日如火。息县北大街附近的客运站,旅客拉着行李,快步地向候车大厅走去;附近的商户也都躲进空调屋里,停止了招徕顾客。而马路上“唰唰”的扫地声,却没有停下。一位老人,无视头顶上的骄阳,戴着草帽,手拿扫帚,在北大街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来回清扫着。

这位老人叫熊树华,是负责息县北大街清扫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当天下午5时左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清扫路面垃圾,虽然天气炎热,但他始终没有休息的意思。清扫时,有车辆停靠在路边,他就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垃圾从车下扫出来,不留清扫灰痕;清扫到道路两侧落水窗时,他总是放慢速度仔细清扫,遇到被堵塞积污的落水窗,他就用手把缝隙中的杂物清除掉。

年近六十的熊树华,在环卫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1994年3月,由于县城建设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卫工作中,来保障县城区舒适整洁的环境,正值风华正茂的熊树华当时加入了工资微薄、工作辛苦的环卫行业。刚在街上做保洁时,熊树华总是红着脸,把帽檐压得很低,低着头默默工作,担心遇到亲朋好友。“刚开始干的时候,觉得有点丢人。”熊树华边扫地边对记者说,“家人朋友都不同意我干这行,要是在大街上见到我,肯定要说我的。”

但是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熊树华亲身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刚参加环卫工作时,熊树华就担任了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北大街的清扫保洁工作,每天要清扫接近2000平方米的道路。因为地段繁华,学校、商店、车站都聚集在这片,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大。为了保持道路整洁,熊树华每天凌晨3时左右就来到岗位上,清扫一遍往往要到早上七八点钟,而且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

就是这样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时还得不到市民的理解,有的市民把生活垃圾倒在已经清扫干净的街道上,熊树华好言相劝,却被人说成多管闲事。“越是这样,我越要好好干,让大家看到整洁的街面,不忍心往上倒垃圾!”熊树华说。

当日下午6时30分,熊树华完成了清扫工作,开始收拾清扫工具。记者发现,在他常用的扫帚上,密密麻麻地绑着长短不一的尼龙绳,他告诉记者,这样不仅可以把垃圾清扫干净,而且扫地时不会飘起太大的灰尘。“我不仅自己这么做,还把这方法告诉了工友。”看着自己的小发明,熊树华自豪地说,“现在我再也不会觉得干保洁这行丢人了!”

熊树华说,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环卫工作虽然苦点儿累点儿,却和群众的身体健康,城市的优美环境息息相关,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有人为熊树华的工作进行初步统计,20年来,他清扫道路面积共计2993万平方米,清除垃圾3800多吨。“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而且要干好!”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的熊树华,临走前这样对记者说道。

晨曦中他迎接第一缕阳光,暮色下他最后一个送走夕阳,风雨中有他弯腰捡拾垃圾的身影,烈日下有他挥帚扫地的“唰唰”声。熊树华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深入细致的工作,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凭着自己对环卫工作的热爱,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环卫事业,用五尺扫把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