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赡养、婚姻、财产、土地等纠纷,是基层法官公认的难办事。在乡镇法庭一干就是27年的闫胜义,为什么能让自己办理的2600多起案件,“发回改判为零、错案率为零、上访率为零”?
“法官就是要断案、解决问题的,所以不该‘怕事’。越怕,事越难;越拖,事更难;解决了,它就不再难!想想当年焦书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咱还有啥难可怕,有啥可为难的呢?”闫胜义的办案心得,不但是他成功经验的总结,而且告诉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敢于克服各种困难。
群众看干部,既看能不能为自己办实事,更看能不能为自己解难题。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解决不了群众这些“琐碎”诉求,党员干部的威信会受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会削弱。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一个重要成因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喜欢“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遇难题“打太极”“躲猫猫”……不敢克服各种困难,群众自然不会配合你,“如今群众工作不好做”的抱怨也就怪不得别人。
“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而基层干部可以说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打造“四个河南”,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必须聚亿众之力。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像闫胜义那样跟着群众“跳火坑”,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当好“地基”中的“钢筋”,才能和群众一块过、一块干,不断集聚共推发展的正能量。
(据《河南日报》 □丁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