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方建兵)“我身有残疾,又没有其他技术,就靠一只手常年摆弄三亩多地,没想到种菜也让我发了。”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三组残疾青年张易发提起自己的“致富经”就笑得合不拢嘴。近几年来,他凭借自家的菜地,不但照顾好了70余岁的老母亲,而且与一位漂亮的姑娘喜结连理,还有了可爱的宝贝。今年他更是投资16万元新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小洋房”,率先进入了小康生活。村里的群众羡慕之余,也跟着他接二连三地经营起了“菜篮子”。

近年以来,青山镇立足于山区资源及交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开发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种植。该镇成立了惠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了蔬菜生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和产销衔接服务,提高了蔬菜的栽培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该镇共推广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近200亩,真正成为了本地超市蔬菜供给的“后方基地”。部分农民还利用农村闲置庭院大力开发香菇、金针菇、袖珍菇等食用菌生产,童桥、双桥、洪河、周湾等村则通过“猪-沼-菜”生态模式,帮助菜农亩均增收8000—10000元。在如今的青山镇,“菜篮子”已鼓起农民的“钱袋子”,“餐桌经济”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